【請問教養專家】孩子總是說「我不和你玩了」,該怎麼辦?

shutterstock
- A-
- A+
五歲的女兒和其他人一起玩時,若不是她要的方式,會將「我不和你玩了」掛在嘴上,溝通多次都失敗,怎麼辦?
?《親子天下》87期-幫助每個孩子成功,精彩內容搶先看 >>
Q:五歲的女兒和其他人一起玩時,若不是她要的方式,會將「我不和你玩了」掛在嘴上,溝通多次都失敗,怎麼辦?
大多數的孩子在三歲以後,除了持續不斷探索自我的世界,也逐步進入「人我關係」的探索。
當孩子徜徉在與爸爸媽媽共同建構的世界裡、享受著爸爸媽媽所給予的愛與呵護時,容易會有「世界以我為中心,地球繞著我轉」的錯覺,直到他們彼此相遇並產生撞擊。
撞擊的歷程,正是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學習去適應「世界並非以我為中心」、熟悉「其他人也覺得自己同等重要」……等等概念。
因此,若孩子持續出現「別人沒照他的方式或規則進行就感到不開心,甚至拒絕接受」時,家長可以思考的是:孩子對於「自我價值感」的失落是否有過高的焦慮?以至於怕別人不重視他的想法或感受而轉為防衛。
此時,除了透過口語的溝通教導外,還可以回到生活中,採取以下方法協助孩子覺察與練習:
一、在親子關係中,讓孩子反覆經驗「無論我表現如何,爸媽依然愛我」,孩子毋須擔憂會因表現不好而失去愛與關注,少些患得患失。
二、當孩子在團體中出現這現象,讓他們學習在同儕中協商與解決,家長可以先在一旁觀察而不急於出手處理。這既是一種「自然結果」法則的運用(別人可能也會因此不想與她玩),也可讓孩子藉由真實情境、互動,去感知別人的存在。家長再從旁引導孩子思考「別人也不想跟你玩了,怎麼辦?」、「可以怎麼做,讓大家都有得玩?」幫助他們學習「換位思考」與「同理心」。
三、孩子大多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家長可挑選一些相關主題的繪本或童書,用隱喻的方式,帶孩子從故事中學習,會比直接說教來得容易打動孩子、讓他們聽得進去。
最重要的是,人際上的學習需要多些時間、反覆提醒練習,才得以內化成行為。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過來的?
?訂閱最優惠|雜誌半年6期+《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新書799元
?組合|《親子天下》87期+《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69折399元
延伸閱讀: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