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進入春天,正是時節替換的時刻,也因為天氣多變化,讓人容易感冒,更別說是過敏兒在這個時節的痛苦,常常早上醒來就開始「捏餛飩」。雅丰唯心中醫診所院長陳峙嘉解釋,人體的氣在春天的時候,剛從冬天潛藏的狀態甦醒過來,加上生活忙碌、勞累,不論大人小孩都常常呈現「氣虛」的狀態。氣虛代表對抗外面病毒的能力不夠好,一旦面對比較劇烈的溫溼度改變,反應就會比較劇烈,「所以春天氣候變化大,就容易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是咳嗽。」 陳峙嘉說。
中醫看感冒分兩種,風熱與風寒。而在春天一下冷、一下熱,也讓這兩種感冒變得常見。舉例來說,若是屋內冷、屋外熱,人從屋內走到屋外沒有脫衣,就容易染上風熱型的感冒,引起喉嚨痛、咳嗽有痰,且痰與鼻涕偏黃綠色;相反的,便是風寒型感冒,也就是從熱到冷,通常是脖子著涼導致。症狀會有乾咳、鼻涕清清水水,夾帶一點發燒。
要預防感冒,中醫首重補氣,像是黃耆、人蔘都是很好的補氣藥材。另外,也要適當的運動,「將外在的城牆穩固住,就不用怕感冒」。
感冒急性期不能進補
面對春天的小症狀,假使症狀不至於嚴重到要看醫師,陳峙嘉會透過喝湯,達到不錯的緩解效果。陳峙嘉建議,可以嘗試一些藥膳湯品,讓比較不好入口的中藥材,結合美味的食材,讓「藥」變好喝,同時滿足口腹與健康的需求。
陳峙嘉回憶小時候,母親最常煮「東洋參肉片湯」給他喝,陳峙嘉從小喝到大,尤其是國中幾乎天天喝,「她經常一早起來,把食材全放入鍋裡,然後去刷牙,不用十五分鐘就完成了,」簡單一碗湯,卻是陳峙嘉對母親最溫暖的回憶。
陳峙嘉強調,這道湯品適合小學以上的兒童,尤其青少年功課壓力大,長時間念書複習功課,又容易晚睡,過度消耗體力就會氣虛,氣虛的話抵抗力就會變差,一旦氣虛,人會顯得無精打采,讀書效率、記憶力都會不好。
因此,陳峙嘉傳承了母親的智慧,現在也會煮給自己的小孩喝,「適度幫小孩補氣,氣足了就可以頭好壯壯,也不怕壞人入侵。」為了避免影響睡眠,有補氣效果的湯,建議白天喝。
除了補氣,許多人也很愛進補、調養身體,但是陳峙嘉提醒,感冒急性期不能進補,「一開始喉嚨痛,咳嗽很厲害時不要進補。除非像是咳了兩週,剩下一點咳好不了,拖一點尾巴,就趕快喝一些補的東西,是有幫助。」
很多人分不清楚鼻過敏跟感冒,陳峙嘉提出分辨的方法,「鼻過敏通常會在特定條件下發生,例如剛起床、溫差大、吹風或是到某些特定地點時就會發作」。
遠離過敏也要從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習慣開始。陳峙嘉具體建議,過敏的人要戒冰品,「有些易過敏的人是因為體內寒氣太多,吃冰品會加重體內寒氣,進而加重過敏症狀。」 春寒料峭,煮一鍋湯為家人的健康打好一年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