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幾乎每個家庭都上演過家庭革命、親子戰爭吧!對於偏食,以下有八件是父母常做的錯事。
錯誤一、孩子身高體重不如人,要多吃一點。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平均每個孩子會增重7公斤、增長21公分。到了第二年,平均會再增長2.3公斤、12公分,也就是說兩歲孩子的平均身高體重是12.3公斤、87公分。到了二至五歲,生長速度就會減慢,每年大約增重1至2公斤、增長6至8公分,許多孩子也就會跟著出現食慾降低的情形。但許多爸爸媽媽會誤以為這樣的平均體重才是正常體重,其實這是相當不正確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曲線,只要在生長曲線3%至97%之間不一直浮動,都屬於正常,像是體型較嬌小的孩子,食物的需求量本來也就會比較小,不該迷信胖嘟嘟才是健康,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討厭吃飯。
正確觀念
身體能量消耗和需求是有一定的平衡的(也就是「供需平衡」),應該要能接受嬌小的孩子會食量小,也要接受孩子有食慾差的時候。
錯誤二、怕孩子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要盯著孩子吃。
兩歲開始,孩子會希望有自主權、爭獨立,所以希望能自己吃飯,自己選擇食物。但是當父母給予壓力或過度干涉孩子食物的選擇時,便容易造成孩子放棄獨立進食,要人家餵,甚至嚴重就是討厭吃飯。
正確觀念
尊重孩子的選擇,了解食物是有替代性的(相同的營養素可在不同的食物中攝取),適時鼓勵孩子攝取(即使只吃一點點也是個成功的開始)。
錯誤三、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不吃就認定他挑食。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天生就傾向懼怕新事物,包括食物,而這點卻常被不理解的大人誤以為孩子會挑食,甚至直接就脫口而出「弟弟不吃青江菜」,甚至還擅自推敲「大概是因為青江菜有點味道吧!」如果是這樣想就糟了。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記憶力最好,他會直接不明就理地記住大人說的話,下次看到青菜,就更不會吃了,甚至語言能力好點的還會告訴你:「弟弟不吃,有味道。」如此,你原本無心的行為反而強化了孩子的挑食。
另外,我也很鼓勵多陪孩子玩煮菜的扮家家酒遊戲,不管是食物切切樂,或夾夾樂,都可以讓孩子從自然遊戲中,認識更多蔬菜水果。透過煮菜遊戲,孩子的主導權比較多,可以影響孩子對食物的刻板印象。比起飲食中,孩子的主導權較少、較被動,剛好可以平衡一下。
正確觀念
善用「食物包圍法」。很多孩子都喜歡玉米、馬鈴薯泥及起司的味道,通常可以讓小朋友先吃一些這類他們偏好的食物,讓喜愛的食物味道存於口中,然後再讓他們吃一些不喜歡的菜(如:花椰菜、紅蘿蔔、番茄),降低後者食物對孩子的直接衝擊,引導孩子慢慢接受其實沒有這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