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光光老師2017全新著作《光光老師專注力問診室》作者序
我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但是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醫院裡面。十七年的工作中,評估超過三千多個孩子。在協助爸爸媽媽的過程,常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爸爸媽媽很疼愛孩子,但卻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特別是當自己有孩子以後,這樣的感觸更加強烈。
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所以非常感謝家裡的大寶貝、小寶貝,讓我有許多親眼觀察的機會。帶著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我也跟著在學習,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家裡有兩位相差一歲的寶貝,紮紮實實地教導我一課,那就是「今年的姐姐,就是明年的妹妹」。今年才在抱怨姐姐愛告狀,稱讚妹妹如何地乖巧。等到明年同一時間,你就會換成抱怨妹妹愛告狀,姐姐安靜的坐在那裡。這樣如此相似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你會知道一件事─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與歷程。
一歲愛黏人、兩歲說不要、三歲搶第一、四歲愛告狀等,零零總總的小問題,都是孩子發展必經的歷程,這不是爸爸媽媽努不努力的問題。即便你非常努力的防範,長大後還是會悄俏地跑出來,一個問題也不會錯過,因為這些都是發展必須經歷的「回家作業」。多一點用心,觀察與傾聽孩子的想法,當你愈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就愈容易引導孩子,也不會誤會孩子在調皮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