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篇
一個考慮到孩子身心發展的性別教育,應該依照孩子身心與認知發展的階段給予不同的內容。
幼兒園階段
小朋友開始有性別的認定,認定我是男生還是女生。接下來會發展出性別的穩定:「我是男生,我將來長大還是男生,不會一下變男、一下變女。」接下來發展到性別的恆定:「如果我是男生,不會因為我留長頭髮或穿裙子就變成女生。」小孩大概都會經歷:性別認定、性別穩定、性別恆定的過程。
在幼兒園跟小學低年級,性別教育不一定要編入教材,但可以跟小孩說,不論你是男生或女生,都是值得喜悅的。因為社會上還是有一些重男輕女的觀念,女孩子可能會覺得當女生不好。所以在這個階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並悅納自己的性別,並初步認識男女生理上一些基本的不同。
小學中低年級階段
這時候教育的重點,倒不是要刻意去打破孩子自然形成的性別區隔現象。教導的重點可以放在:當有些孩子跟一般孩子不同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協助。例如有些男生喜歡跟女生玩,他也許因此受到同學嘲弄,老師可以給這樣的孩子多一些交朋友上的引導與協助。
小學中高年級階段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會是教育的重點。讓學生開始認識,女生也可以開卡車、當總統;男生也可以當護士、幼兒園老師等等。老師可以舉很多正面的例子,幫助孩子看到自己在生涯選擇的無限可能;而且幫助孩子不要因為性別的關係,對於自己夢想所及的事情放棄。這樣的教育對中高年級的孩子很重要,他們的認知較成熟,會去思考我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去探索自己的能力、興趣,去爭取所有可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