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怡君:孩子喜歡獨處,以後會很難和人一起團隊合作嗎?

Shutterstock
- A-
- A+
外向媽媽羅怡君觀察自己的內向小孩,發現外在環境帶給孩子「改變」的種種壓力,羅怡君將請教各領域的「內向大人」,如何適應社會同時保有自己的特質。又名686的詹正德,喜歡在團體中擔任觀察者。他如何看待身為一個內向者又擔任領導者的矛盾,學會堅持自我的理念時不斷溝通協調的能力?
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內向者嗎?有什麼原因讓你這樣認為呢?
686:小時候學校常常會有團體活動,大家嬉鬧時我就會在角落裡看大家,或者自己看書獨處,尤其是同樂會、慶生會這種場合,喜歡當角落觀察者,從小我就認為自己是個內向者,從小到大我都比較喜歡自己一個人的活動,例如看書,我覺得從中得到的樂趣比跟大家一起胡鬧夠更多。
怡君:喜歡自己一個人又是角落觀察者,當時和同學的人際關係如何呢?
686:我還記得以前有「說話課」,那時候老師要大家輪流上台說笑話、出謎題、講故事,很多同學上台想不出來要說什麼,或是說的笑話都沒人笑,但是我上去講同學反應都很好,反而讓我有機會表現自己。其實說話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書裡,我看到好笑的就會記下來,也準備更多素材幫助同學,不僅建立人緣也很有成就感,因此常被選作班級幹部。
怡君:聽起來「閱讀」在說話課建立人緣幫了不少忙,那看電影為什麼也屬於「一個人」的活動?
686:我曾經試過跟朋友一起看電影,但是看完後大家就會有別的活動,比如說一起吃飯、坐車或聊其他事情,反而不會聊剛才看的「電影」,所以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看電影,可以靜下來思考電影帶給自己的啟發。
怡君: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太多「一個人的活動」,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也是過來人,關於這點你有什麼看法?
686:即使是獨處一個人,我認為閱讀和電影反而讓我的世界愈來愈大,就像楊德昌導演的電影裡某句對白所說的:「電影會讓人的生命擴大三倍。」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