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經常求助於諮商心理師,解決小孩教養困擾或家庭關係不睦的問題,不過你知道心理諮商在做什麼嗎?諮商心理師莫茲婷、楊琬琳以及莫茲晶,一起解答大家對心理諮商8個常見的錯誤理解。
迷思 1:成人諮商不就是聊天,去找朋友聊天也有一樣的效果啊!
專家解讀:心理諮商,是當事人在一個小房間跟諮商師面對面聊天,形式上看起來很像跟朋友聊天。但心理諮商根據《心理師法》,已列入醫療範圍內,並需具有執照的人才能執行,基本上是一種有效果的治療。坐著聊天的過程中,諮商心理師透過專業訓練,幫助當事人更有方向性的去認識自己、察覺自己的狀態,跟當事人建構新的方法去面對困境,整個會談是有目標跟方向的,我們也會非常支持當事人去行動跟改變。
迷思 2:去做心理諮商都是有問題的人。
專家解讀:心理諮商就像你去看感冒一樣,這是心理的家醫科。就像感冒去看家醫科、小兒科一樣,心理也會感冒啊,生活中總會有碰到適應不良,壓力太大的問題無法解決,這時候就來做心理諮商。 我們也會跟當事人說,去諮商的人反而是有勇氣的人,有勇氣面對自己目前的困境,在面對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在困境中的轉換是很有力量的。
迷思 3 :去做一次諮商,諮商心理師就會告訴我該怎麼辦。
專家解讀:心理諮商就像感冒,感冒去拿一次藥,吃完可能就好了。但諮商心理師不是魔法師,不是來回答單次問題的。有些問題我們可能可以直接回答,但我們更重視的是跟當事人一起去合作、探索他目前面對的問題。我們通常會問當事人,你的問題是剛剛才發生,還是已經存在很久只是越長越大?如果問題已經陪你十幾年,怎麼會期待一次就好?一定要花一些時間慢慢把問題化解。人在每個階段都會碰到不一樣的議題,諮商有時像是一個長期陪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