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親子動手做 MAKER PARTY|12/9(六)、10(日)跨界‧探索‧一起玩 快去搶票
隨著仰德大道爬上陽明山,照著網路地圖彎進一條差點錯過的小徑,入口極狹,沒多久,竟是一片占地7,000多坪的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浸信會嶺頭山莊福音中心。腳踩枯枝,頭頂樹蔭,正當酷暑、蚊子開始惱人之際,餐廳裡傳來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見一個高大身影立於一群營孩子當中,隨性的T恤牛仔褲搭了休閒鞋,一雙清亮的眼睛,他就是徒手打造木工以及造舟划船課程的嶺頭山莊主任、大沐老師- 溫志榮。
除了眼前餐廳裡的營隊孩子,外面走進來以工換學的大學生;一抬頭,旁邊空地還有一個自學生們未完成的樹屋;不只如此,台東均一中學、苗栗家扶希望學園、台北市教育局等,都是合作造舟課程對象。如今山莊裡的活絡,都來自溫志榮不懼桶桶冷水,以近乎唐吉訶德式的勁頭,一路堅持這個憑空打造夢想的故事還沒講多少,他先斬釘截鐵笑著說:「過程太痛苦了,再來一次,我真的不要!」
絕望之中找到全新島民夢
原來從事科技業多媒體設計主管的他,十幾年前因公司經營不善,迎來人生急轉直下。在尋覓合適職位幾年間,教會找上教友的他場勘山莊,詢問接手管理一職的意願。沒有資金又需自負盈虧的前提下,他看著一群年長員工、一排排年久失修的老校舍、片片待整頓的場地,他拒絕了三次。然而,虔誠的信仰讓溫志榮腦中揮不去這份工作,2008年5月,推掉一份優渥的工作機會,帶著半妥協的妻子與8歲的女兒,依照工作要求搬上教會山莊,展開沒有方向的冒險。
沒有外援,38歲中年失業的他站在荒涼的半山腰,能做什麼?
「那是一個思考自己過去的好機會,」溫志榮分享,他曾以公司打雜小弟身分,從自學電腦繪圖軟體學到至外面授課、後來成為公司裡的「專案終結者」,他是個找到目標,就想得到方法的人。某天,當他絕望又氣憤的撿起營地裡的枯枝一折,那木頭香氛不僅安撫了他,更成就他的「DIT(Do It Together)」木工開課理念;而後,望著一艘朋友借放的格陵蘭式骨架蒙皮獨木舟,那燈光與線條之美,燃起對海島生活教育的嚮往與熱情,這位自學實踐者,在屢見轉機中,他要用新的海島造舟夢,打造課程,讓山莊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