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孩子之後,夫妻間幾乎什麼事都可以吵,經濟壓力變大了,社交生活、性生活等步調都得重新調整。不過此文我首先想討論的,是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所有夫妻都會遇到的家事分工問題。孩子誕生後,家中的工作量會一下子暴增,到底誰該負責什麼事、負責多少事,經常是夫妻紛爭的根源,而且往往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容易解決。原因之一是現代社會有別於過去,如今大部分的女性也都有工作,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沒有前例可循。此外這件事還會翻攪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覺得問題不只出在做家事而已。
現在的家事分工整體來說是愈來愈平均了,但是很多媽媽還是認為不公平。《時代》雜誌那篇報導指出,孩子六歲以下的媽媽,每星期工作時數還是比爸爸多了五個小時。這樣的差異不容小覷,因為很多時候,這五個小時做的可能是半夜起來照顧小孩,但這對生理和心理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二○一一年,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社會學家莎拉.伯格德(Sarah A. Burgard)分析了幾萬份資料後發現,在孩子年紀還不到一歲的雙薪家庭中,女性晚上睡眠遭打斷的機率是男性的三倍。全職媽媽睡眠遭打斷的機率,則是全職爸爸的六倍。
很有趣的:有一次我有幸在一場座談會上遇到《你他×的給我睡了》的作者亞當.曼斯巴赫(Adam Mansbach)。在座談會討論的中途,他很大方的承認,大部分的晚上,小孩都是他太太送上床的。這個不經意的招供表明:他寫了一本書談小孩拒絕上床的蠻橫行為,這本書大受歡迎,但是在他家裡,趕小孩上床依舊是媽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