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幾歲開始不算小?英國劍橋大學2013年的「兒童習慣形成與學習」(Habit Formation and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研究(註一)顯示,不管好壞,多數孩童的理財觀念在7歲時就已形成。
提出這項研究的兩位行為專家大衛・韋伯特博士(Dr. David Whitebread)與蘇・賓漢博士(Dr. Sue Bingha)發現大部份的兒童在7歲時,已經理解貨幣的價值,明白錢可以用來換取物品,以及賺錢和收入是什麼意思。7歲的小朋友也有能力做一些比較複雜的思考,包括提前規劃、延遲享樂,和了解有些選擇是不可逆轉的。大衛・韋伯特博士表示:「影響兒童處理包括金錢,複雜問題與決策的習慣,很大程度在童年時就已經決定。」
研究進一步顯示,家長、老師扮演協助孩子形成金錢習慣的重要角色,比起用「傳授概念」的教導方式,「實踐經驗」更為有效。委託劍橋大學做這項研究的Money Advice Service(註二)執行長卡洛琳・魯克斯(Caroline Rookes)表示:「這項研究真正體現出家長的影響力,並說明孩子在童年時有意識和無意識學習和吸收的東西,會影響之後一生中所做的決定。」
理財教育幾歲開始都不晚,但在孩子已經形成基本的金錢觀念和習慣後,想再改變會比較困難,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當孩子理解錢可以用來買東西時,就要及早開始引導好的理財觀念與習慣。而引導最好的方式不是「說教」,而是讓孩子有更多「參與」和「實踐」的經驗,以下是幾個家長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理財教育實踐方式:
讓孩子儲蓄
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存錢是因為他們喜歡感覺自己是在參與「大人的活動」,如果想讓孩子未來養成儲蓄的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開始「灌輸」這個概念,家長可以讓孩子把每次獲得或賺得的錢都先存下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