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辰老師推薦】小學「高年級」必備 ★ 提升閱讀力套組,優惠中
Q4.如何邀請家長一起加入閱讀推動的行列?
步驟一:專家學者有份量
我們說,不如專家說。不管是洪蘭教授從腦神經角度,透過腦部實驗,腦部愈受到外界刺激,神經愈能加強連結。因此閱讀愈早成為習慣,判斷力也將提升。
李家同博士在《李家同談教育》一書中也說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閱讀不夠,不僅影響語文,數學等理科也無法瞭解題意。
透過這些專家學者,將最震撼有份量的實證研究及資訊先傳遞給家長。
步驟二:學術研究已證明
但這些專家學者畢竟離家長們有些距離,許多家長最重視成績,那就從成績入手吧!
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山崎博敏,在2008年出版的《提高學力的晨讀:每天十分鐘的奇蹟,檢證學習效果》書中,以大量的數據證明,晨讀運動跟日本全國學力調查的成績之間,有高度相關。他指出,實施晨讀運動的小學,不只國語的成績明顯高於其他未實施晨讀的學校,也帶動數學學力的提升。此外,比起在學校晨讀的孩子,經常在家庭閱讀的孩子,國語和數學的表現也更為突出。
國外的經驗說服不了,那看看國內的老師們成功經驗:苗栗縣致民國中圖書教師梁語喬帶了3年的畢業班,基測平均成績高於苗栗縣國中生總平均24分,新竹縣忠孝國中全面堆動晨讀,並結合學習領域,2年後,學生在基測作文4級分的人數比率從60%提升到80%(自由時報2014年4月)。
「閱讀」雖然不全然是為了成績,但對家長來說,卻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步驟三:校內活生生例子
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前3名孩子,羅列出這些孩子的閱讀書籍、本數,提供給家長知道:成績和閱讀能力的關係,進而說服。
要不直觀來想,閱讀量大、懂閱讀的孩子,閱讀速度快,也因為閱讀量大,資料庫夠多,因此容易舉一反三、印象深刻。所以,怎能不閱讀?
步驟四:用家長說服家長
許多反對的家長,其實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訊,看得不夠遠。發現會反對的家長,往往孩子年紀較小,無法發現閱讀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因此,邀請家長中,孩子已經高中、大學,再回頭來看閱讀對孩子長遠的影響,更可充分引起家長共鳴。尤其同為家長身份,更能打動說服家長。
步驟五:往年成功案例現身說法
已經畢業多年的孩子,也可以邀請到親職講座會場,對家長證明閱讀對孩子的影響甚鉅,對校內孩子也可以以學長姐身份分享自己的閱讀習慣、讀書歷程,在其年齡時曾閱讀哪些書籍,有實際的人物在眼前,閱讀未來藍圖就可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