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好人是一種原罪嗎?

shutterstock
- A-
- A+
人生究竟應該乖,還是不乖?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得看你對乖的定義為何。只是,選擇以好孩子、看起來不會製造社會困擾的好人當小說主角,倒是我這位作者的一次不乖。
「她在教師節想念小學老師,彷彿還是紮著辨子,到辦公室幫老師倒茶的乖小孩。她很小就知道,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但是不吵的孩子也有各種特權任務。她討厭午睡,老師要她這個乖孩子擔任糾察員,記不睡的壞小孩;於是她既免除假睡之苦,又威武站在黑板前扮演錦衣衛,一箭雙鵰。
被老師信賴的學生,金子般的童年,這段時光是她人生九品中正制度裡,唯一被批為『上上』的歲月。過了童年,她便不曾因為乖而得到什麼獎賞。」
以上是我在多年前寫的一段人生慨嘆。
人生究竟應該乖,還是不乖?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得看你對乖的定義為何。只是,選擇以好孩子、看起來不會製造社會困擾的好人當小說主角,倒是我這位作者的一次不乖。
因為我深知,小說需要衝突、富戲劇張力,最好是「善惡之爭、正邪之戰」的澎湃大戲。如果一本小說,想寫的偏是普通孩子,太平盛世沒有災難的尋常人生,有什麼足以吸引讀者目光?
一般小說中不被重視的普通人,當然也有故事,只是無人知曉,不如那些劇力萬鈞的大反派或超級英雄。無時不在我們身邊、舉目所及皆是這樣的你與我,也需要被了解與傾聽,不是嗎?這本小說想寫的就是這些。
跟不少人一樣,我從小被教導著要乖,也期望周遭人行為正當,遵循四維八德,有禮有義、知廉知恥的過日子。只是,成長過程中,我也逐漸發現,人世的遊戲規則不一定是「乖=獎賞」。我看過總是凡事一肩扛的人,到頭來果真所有人都把責任往他肩上扔,於是他只能對自己嘆氣:「當好人好累。」或是,只要有事,團體中一定指望那個大好人來承擔。
倒也不是說,從此大家都來當壞人,別當善心人士了。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