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任教的醫學院,哺餵母乳是「政治正確」的選擇。還在懷孕的時候,「要餵小孩喝母奶喔!」是我在學校走動時,最常聽到問候語。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含有豐富的營養、抗體,可以增加寶寶的抵抗力,促進新生兒腦部的發育。和許多(準)媽媽一樣,這些哺餵母乳的好處,我可以朗朗上口。
每次產檢後,護理師會拿著衛教單張詢問餵母乳的意願,例行地確認有沒有任何的問題,我總是笑著搖頭。當時,我對親餵母乳存有許多浪漫的想像,想像孩子親密的掛在胸前,享受著天然最好的盛宴,感受肌膚接觸的溫度,我以為這是母嬰之間,不需要磨合的默契。
親餵人生比想像中坎坷
孩子出生後,我們的母乳哺餵之路,遠遠比我預期的坎坷崎嶇。親餵寶寶,原來不完全是「育兒聖經」裡描寫的溫暖美好,真實的情況是:寶寶吸吮姿勢不正確時,乳頭的疼痛與破皮,又或者是,乳腺炎時交替的高燒和冷顫。
我安慰自己,一切都是必要的過渡期。產假結束前,開始「擠乳人生」,為即將回到職場做準備,雖然我知道透過親餵,寶寶的需要與母親的奶量可以逐漸達到平衡,但對於職場媽媽而言,別說親餵,可以在工作的縫隙裡,找到擠乳的時間,或是專屬的哺乳室,都是奢求。我隨身揹的不再是小姐時期的文青帆布包,而是集乳器、保冰袋,任何地方,都可以翻轉成為媽媽的集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