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老師把小兒子塑造出來,我則是那個被小兒子救贖的人,」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說。《小兒子》是小說家駱以軍5、6年前開始在臉書上分享的居家生活趣事,2014年集結成散文出版。蘇麗媚因為喜愛這部作品,同時也從中獲得許多感動,開始進行「可以一起長大的《小兒子》跨界創作計劃」。同名改編的動畫短片《小兒子》28日在松山文創閱樂書店舉行上架記者會,《小兒子》正式成為IP(智慧財產權),透過動畫、舞台劇、繪本多種媒材,讓文字變成畫面躍於觀眾眼前。
《小兒子》文本源自駱以軍記錄日常家庭生活的臉書貼文,駱以軍說:「這沒有那麼好萊塢、沒那麼電視劇,卻每天都在發生,」文章引起大眾共鳴,堪稱是駱以軍晦澀文學作品中最平實的一部,原書共有254篇。蘇麗媚親自挑選最有親情記憶與情感連結的篇章重新詮釋。但孩子會長大,文章無法永遠連載,如何讓歡樂與趣味永遠保留?蘇麗媚想到:「動畫是讓他不長大的方式。」
事業有成的蘇麗媚,身為家長,也曾遇過普通家長一般的挫折。她分享,自己曾擔憂小兒子長不高,帶他去照骨齡,卻被不友善的醫生當著她和兒子的面宣判「不用再過來了,他最高就只能長到167公分,」她當場眼淚快流下來。
這段日子,她靠著翻閱《小兒子》,閱讀一篇篇父子嬉鬧生活的文字,紓解了許多身為媽媽的糾結、自責和壓力。「我想用我的專長把它介紹給別人,讓他們也獲得我在書裡獲得的。」轉譯過程中,蘇麗媚沒有使用編劇的技巧,而是用生命的所感去把表現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