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劑濃度高低有差嗎?醫師解答散瞳劑8大疑問

照片:Shutterstock
- A-
- A+
散瞳劑是睫狀肌麻痺劑,用於控制近視度數加深。由於點了散瞳劑會有畏光等不適,總有家長煩惱該不該用散瞳劑,也常見使用不同濃度散瞳劑的討論。散瞳劑濃度差別是什麼?眼科醫師從專業角度解析。
暑假過後,不少孩子的近視度數加深,開學後的視力檢查結果讓家長煩惱。眼科醫師經常會開散瞳劑讓孩子控制近視度數,但聽說散瞳劑畏光很不舒服,還有短效和長效,高低濃度的差別,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親子天下》請教專業眼科醫師,為家長常見問題解惑:
Q1:孩子說晚上(或睡前)點散瞳劑,隔天白天時眼睛畏光很不舒服,該怎麼辦?
A:以往認為一定濃度以上的散瞳劑才能發揮延緩近視的效果,但高濃度藥水最讓人困擾的副作用就是白天會畏光、近距離的東西看不清楚,愈高濃度的藥水畏光愈嚴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白天上課或戶外活動。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解釋,低濃度散瞳劑會被廣為討論,是因為前幾年新加坡有大規模的研究發現,使用0.01%低濃度散瞳劑控制近視的效果,跟高濃度的效果差異非常微小(高濃度效果有好一點點),顯示低濃度散瞳劑對延緩近視加深速度是有效的,許多眼科醫師也開始建議孩子可以使用低濃度散瞳劑,點低濃度的優點是可大幅降低畏光等不適,提高孩子點散瞳劑的意願,因此孩子若反應點散瞳劑後畏光不適,可跟眼科醫師討論是否降低散瞳劑的濃度。
Q2:散瞳劑有哪些種類?不同濃度有差嗎?
A:一般孩子較常接觸的散瞳劑有兩種,分別是短效和長效,短效效果約4~6小時;長效最多撐2週。短效多用來檢查孩子視力的真實度數(見Q6),長效則是控制近視度數用,研究已證實用短效散瞳劑來控制近視是沒有效果的。
至於長效的藥效很長,為什麼還需要每天點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柔蓁解釋,2週是指睫狀肌回到完全正常的調控狀態,2週的期間隨藥效退去瞳孔會慢慢縮小,每天點是為了維持睫狀肌放鬆的程度,否則減緩近視的效果不佳。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