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少子化 政委林萬億:職場設幼兒園將降低門檻

照片:Shutterstock
- A-
- A+
「養一個孩子需傾全村之力」,2018年台灣總生育率為1.06比2017年的1.125更低,已連續第三年下滑。政府去年提出托育新政策,除了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還有哪些對策面對少子化國安危機?
《親子天下》最新家長調查,雖有過半數、57%家長認為,新的托育政策對減輕負擔的確有幫助,但僅有4成會增加送托寶寶意願,6成表示「毫無影響」。且只有1成的人表示,會因為政策補助考慮再生一胎。為搶救台灣的少子化問題,行政院2018年8月開始推動新育兒政策,包括育兒津貼、托育補助等。統籌跨部會政策規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今年3月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表示將擴大公共化幼兒園名額,他也透露,政府欲降低職場設立托育設施的門檻,讓更多公司行號、公家單位能設立幼兒園,目前正研擬修改相關法規中。以下為專訪摘要:
Q:去年行政院提出少子女化白皮書、提出新的托育政策,希望解決家長哪些需求?
A:台灣2017年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倒數第三,前面是澳門、新加坡,現在韓國也在跟我們難兄難弟。台灣的總生育率2004年就掉到1.3以下,在國際上「超低生育率」,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我們把它當國安問題來看待,世界各國也都當作是一個國家級的政策,必須要去回應。
如果沒有採取行動,要再挽救就是「事倍功半」,國際經驗也相同。坦白講我們錯失了這個機會。
生育率這麼低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是不外乎是因為照顧的負擔沉重、世代的生育價值改變,和外在環境是否能友善生育、對孩子重視。而第一個議題是我們比較能處理的,也就是照顧負擔減輕。
右起教育部長潘文忠、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桃園市長鄭文燦與總統蔡英文,於4月初共同參觀桃園市私立幼兒園。照片來源:教育部國教署
Q:過去的政府也提供育兒支持政策,新政策有何不同?
A:檢討過去這些政策,發現太零星片段,而且條件限制很多。完全用金錢補貼的,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可行。一年給一萬元,最後家長覺得無感,因為錢全部在價格上漲中稀釋掉了。民間團體如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王舒芸都建議,要擴大(托育幼教)公共化。
這一次在0-5歲的全面照顧重點,的確要解決降低家長的照顧負擔。主計總處的2016年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研究,0到未滿3歲托育費用平均值,占家戶可支配所得的19-20%。我們盡量降到(家戶可支配所得)的10-15%,又要符合社會期待中朝公共化。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