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的科普知識私藏包】雞蛋為什麼圓圓的?

插畫|呼拉王
- A-
- A+
雞蛋是我們常吃的食物,提供成長重要的營養,但你知道蛋殼其實很難捏破嗎?雞蛋一邊尖、一邊鈍,是什麼原因呢?
雞蛋是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食材,非常適合當成家庭裡的生物教材。以下就是本期「小小探索家」〈雞蛋為什麼圓圓的?〉的知識私藏包,就算每天煎蛋的爸媽也不見得全知道喔! 提供給您與孩子一起快樂「玩蛋」。
Q1:雞蛋的蛋殼明明一敲就碎,為什麼妙妙喵說蛋殼很堅固?
A:請注意,雞蛋是耐「壓」而不是耐「敲」的喔! 當母雞用軟軟的腹部壓在雞蛋上時,母雞的體重是均勻分布在雞蛋上,雞蛋的拱形結構耐得住這種壓力,所以不會破。但是如果像爸媽打蛋一樣,拿蛋殼用力敲在單一個定點上,那個點的壓力會大上好幾倍(因為受力面積很小),蛋殼很快就會破掉了啦!
不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跟爸媽要一顆新鮮的蛋,仔細檢查,確定沒有裂縫,然後放在掌心用五根手指握住,用力壓,使出吃奶的力氣,你會發現,雞蛋比你想像得堅固,大部分的小朋友,甚至爸爸媽媽都捏不破喔! 有人甚至曾用泡綿包住蛋,然後把全身的重量壓在蛋上面,蛋殼也不破! 因為泡綿能讓力量更均勻的分散在蛋殼上,蛋殼的耐壓能力就更大了。
Q2:如果找超級大力士來捏雞蛋,也捏不破嗎?
A:哈,雞蛋又不是「鐵蛋」,力量很大很大時,還是會破的! 因為蛋殼耐壓的目的是能抵擋雞媽媽的體重就夠了,千萬不可以「過分」堅固。如果蛋殼太厚,空氣進出蛋殼會變得比較困難,不利於雞寶寶的呼吸;此外,蛋殼如果太堅固,雞寶寶要出生時,也可能啄不破,無法破殼無出,很可憐的耶!
Q3:為什麼在母雞的卵巢裡,一開始只有蛋黃,而沒有蛋白呢?
A:動物卵巢的工作,是利用減數分裂製造「卵細胞」。而母雞的蛋黃就是一個巨大的卵細胞。包在蛋黃外的「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而蛋黃是「細胞質」,至於「細胞核」則位在小白點裡面;所以,小雞就是從小白點裡的胚胎,慢慢長大變成的。
Q4:我聽媽咪說過,人類的女生也有卵巢,也會排放卵細胞,那為什麼不像雞一樣會生蛋呢?
A:因為人類是胎生動物,不是卵生動物。在動物演化的過程中,胎生動物是從卵生動物演化而來的。卵生動物需要有大蛋黃為胚胎提供養分,但是胎生動物不需要,所以胎生動物的卵細胞不需要很大,卵黃也變得很少。
人類也會形成卵黃囊,可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卵黃囊會萎縮,變得一點都不重要;反倒是「臍帶」和「胎盤」變得很重要,因為胎生動物的寶寶是直接利用臍帶和胎盤吸收母體的營養;媽媽吃什麼,寶寶就跟著吃什麼,是不是很幸福啊?
Q5:為什麼雞蛋一邊比較鈍?一邊比較尖?母雞生蛋時,是先生出哪一邊呢?
A:其實,母雞的卵巢排卵,剛排出的卵細胞還沒有蛋白和蛋殼時,形狀是圓形的。但隨著卵細胞在輸卵管裡輸送,不斷的加上蛋白、蛋殼,而且受到輸卵管的蠕動往前擠壓,前端會被壓得比較圓鈍;相較之下,後端則比較尖細。所以母雞生蛋時,比較鈍的一端(被擠壓的前端)會先生出來,然後才是尖端(也就是後端)。
如果覺得不太好理解,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我們平常大便時,是不是先便出來的段落比較粗,後便出來的段落比較細? 呵呵, 雖然想起來臭臭的,但大便也是在前進時受到腸道蠕動擠壓的結果,跟雞蛋受力的狀況很類似喔!
作者簡介|胡妙芬
臺大動物研究所碩士,兒童科普教育領域教學專家,兒童科學網站「科學小芽子」站長,兒童科普、動物作家。
【今天我知道♬】為什麼手濕濕的不要碰電源?
了解更多: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