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全國實驗學校最新清單│公私立實驗教育選擇首度超過200家

北市第一所實驗小學和平實驗國小,教學空間、學制、課程都是從零打造。照片:親子天下
- A-
- A+
根據《親子天下》調查,實驗學校家數三年來持續成長,家長的需求也不減,讀了實驗國小,期盼有實驗國高中能選擇,也開始思考孩子未來如何銜接大學。走一條不一樣的學習道路伴隨風險,萬一孩子唸的學校倒閉了怎麼辦?怎麼幫孩子選適合的學習環境?
想讓孩子投入實驗教育環境的家長,今年上半年、行事曆也許會畫得滿滿,因為三、四月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實驗學校、機構或自學團體舉辦說明會。
台北市第二所實驗國中,民族國中108學年招生
過去半年也不時有新學校招生的消息。北市蟾蜍山附近的民族國中將轉型為北市第2所公辦公營實驗國中,108學年度預計招生54位新生,去年12月舉辦招生說明會卻來了約400人。當天飄著細雨,許多爸媽下了班仍趕過來參加。
位於信義區,靠近101大樓的華砇國際數位實驗教育機構三月中揭牌。創辦人為82歲高齡、管理界資深人士石滋宜。活動現場,穿著西裝的商界人士雲集,教室外頭掛了大紅綵帶、擺滿繽紛花籃。學校開張,也像新公司開幕。
《親子天下》自2017年開始進行全台實驗學校調查。編輯部除了留意媒體上的學校動態、實際參加招生說明會,執行調查的主要方式是與全台22縣市教育局負責實驗教育窗口詢問清單。實驗教育的變化大,開辦不久的實驗學校、今年又轉回體制內;自學團體通過審議,但授課老師卻離開;學校還沒通過審議,局處連繫的窗口又換人了.....歷經三個多月多次與窗口聯繫或與學校比對資訊,掌握狀況,才整理出最新的清單。
全台實驗學校家數已從第一年調查的120多家,成長到2018年的177家,今年再做調查,已增加到208家。同時還有多個自學團體、機構正在等待六月底公布審議結果(此指的「實驗學校」也包含自學團體與機構)。
實驗學校的數量仍持續成長,家長對實驗教育的需求與期待也依舊未減。但相較於2年前公辦實驗學校、各式團體的「大爆發」成長,今年又看到不一樣的動態。
發現1: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成長趨緩,往上辦國中高中需求強
2014年底「實驗教育法」通過後,公立學校轉型推動一波實驗教育熱潮。2016年9月,共有61所公辦公營實驗國中小開辦,當時有觀察者認為,未來一到兩年內,掛牌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會超過百所。但現在再看,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成長卻趨緩,108學年度預計約有70間公辦公營實驗國中小,離百所仍有段距離。
「學校到底改變多少?老師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課程改變)?實驗教育是非常好的招生吸引力,(但若學校沒有改變)學生、家長還是可以離開啊。」宜蘭內城國中小校長劉獻東說。
2013年,內城國中小在「實驗教育法」通過前就成為宜蘭縣指定的第一所公辦公營中小學。成為實驗學校的前3年,學校像是在打地基,教師做共備增能,與社區連結、開發課程,逐步將學校體驗教育主軸落實。直到現在課程仍在調整,老師的工作量也還在平衡。這一走,6年就過去了。
公立實驗學校轉型不是掛上「實驗學校」的牌子風光開辦、吸引到學生就好,課程、教師培力、行政運作、與社區溝通,都是挑戰。劉獻東觀察,有些學校可能會因為課程發展困難開始遇到瓶頸。現在縣市政府也會把關,檢視學校轉型後到底和一般學校有什麼不同,亦或是因為擔心裁併校而轉型。
去年備受矚目的芳和實驗國中,已經「實驗」了近一年的課程。記者採訪當天,老師們邊吃便當邊開午餐會,討論六月學校辦「學習慶典」、展現學生學習成果的活動細節。
轉型實驗學校,不僅是改變課程。在芳和實中,許多學校例行公事,老師們都得帶著學校的實驗教育理念再次檢驗,思考著:「實驗學校會怎麼做?」要不要有聯絡簿、整潔競賽?運動會如何展現學生自主精神?實驗學校畢業典禮長怎麼樣?
一位芳和實中林姓學生的家長分享,得知芳和實中的消息後,家住新北三重的她,騎了約40分鐘的機車到大安區,想著日後接送孩子的上學路線。一年下來,看到孩子在學校十足成長的她說:「真的等很久,這樣的學習環境真的是孩子需要的。私立學費很貴、不是一般家庭付得起。若政府可以把它(公立實驗學校)普及,那真的很棒!」
家長對實驗學校有需求,地方政府對學校也有期待。台北市教育局日前就宣布,為銜接實驗國中的學生升高中,北市目標兩年後就要有一所「實驗完全中學」,將評估芳和或民族這兩所實驗國中適合的做改制。但這兩間學校,一所才快走完一年實驗教育課程,另一所則剛招生完、準備上路。
公立學校轉型實驗學校、就像手工業,得要花時間細緻經營。相較過去幾年的快速萌芽、看似充滿希望,近一年的公辦實驗學校更像在長大的陣痛期。在高度期待與催促下,實驗學校能否長得健全,便有待觀察。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