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兩招,讓孩子不再怕寫作

shutterstock
- A-
- A+
孩子明明很愛看書,作文卻還是寫不出來?或是好不容易擠出一些文字,但都詞不達意、錯字連篇?2019年5月的【兒童閱讀診「聊」室】邀請到銘傳國中圖書教師林季儒,與你分享幫助孩子寫出好文章的兩大步驟!
提升寫作力的第一步驟:學會「感受型」思考和「連結型」思考
曾獲教育部閱讀推手獎的圖書教師林季儒發現,孩子在讀跟寫之間,總是有很大的鴻溝。這時,其實第一步要訓練孩子的是「思考」。若孩子沒有經歷「想」的過程,怎麼會有辦法寫出通順的文句,甚至是自己所感。
但要如何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林季儒建議師長可用兩種提問策略引導孩子反思。
1.感受型提問,例如:讀了這本書,你心裡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2.連結型提問,又分成以下兩種:
(1)文本和文本之間的連結
這本書和哪些書有相似之處,引起孩子的共鳴
(2)文本和自己之間的連結
這本書有哪些地方、細節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吻合?
例如,林季儒帶領的班級曾在晨光時間共讀朱自清的《背影》,同時搭配一起讀的則是龍應台的《目送》。其兩個作品都是表達兒女與父母之間的連結和愛,這就是文本和文本之間的連結。接著,也可以詢問孩子,「你的父母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對你的愛」,這就是文本和自己之間的連結。
提升寫作力的第二步驟:使用「便利貼策略」
孩子每每閱讀完畢,便逼迫他寫讀書心得,著實是件痛苦的事。林季儒建議師長可以將第一步驟的提問方法應用在「便利貼策略」,請孩子將思考後的答案寫在便利貼上。注意每個提問都不要要求孩子寫太多,寫滿一張便利貼即可。久而久之,累積起的便利貼,便能結構性的轉換成一篇文章。
想讓孩子擁有書寫「優美詞句」的能力?先從「圈、點、畫」練習起
孩子寫作文必常常碰到寫錯字的問題。林季儒提醒,平常孩子閱讀時,手上一定要帶著筆,以便隨時圈起不熟悉或不會的字。
若要提升作文中優美詞句的比例,則可在閱讀時,練習把文藻優美的段落畫起來。以「圈、點、畫」代替無謂的抄寫,能降低孩子對寫作的反感。
同場加映:閱讀的常見Q&A──孩子有需要學速讀嗎?
近幾年強調108課綱、閱讀素養、長文閱讀力,連帶的考題也愈來愈長,十足考驗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少家長擔心,是否要讓孩子學速讀?該怎麼學?
林季儒提醒,所謂的速讀其實不是指看得速度快而已,而是要在大量文字當中,快速篩選需要用到的資訊,找出重點之後再精讀。速度的詳細方法與技巧,可以參考書籍《雪球速讀法》。
想要養成作文力?參考以下林季儒老師的推薦書單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