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廣電助理教授 黃聿清:神人在哪裡?誰能教老師談媒體素養?

黃聿清致力於推廣媒體素養,她觀察,無論資訊的速度或來源,現場老師都已跟不上孩子腳步。照片:黃建賓攝
- A-
- A+
黃聿清是教育部媒體素養推廣計畫的共同主持人,長期扮演協助中小學老師的角色,她觀察到,科技改變得太快,現場老師需要更多協助,才能提供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媒體教育。
人稱「小黃老師」的黃聿清很忙碌,不是在教室裡協助中小學老師,就是在電台錄音。她是教育部媒體素養推廣計畫的共同主持人,也是教育電台節目「媒體小尖兵」的主持人。參與推廣媒體素養教育至今10年,她對現場付出的老師、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現況了如指掌。她也帶領世新大學的學生,加入成大教授蘇文鈺成立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學會的「看見家鄉空拍計畫」。除了在技術方面的引導之外,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童在踏查與拍攝階段時的思考與討論,為「看見家鄉」注入更多人文影像的關懷與思考。
以下是她接受專訪,第一人稱自述:
------------------------------------------------------
10年前開始推媒體素養,非常辛苦,因為那時中小學教育界普遍認為,媒體素養=公共關係+危機處理。那時媒體會主動聯絡學校,通常是出事了,例如被媒體爆料有霸凌、不適任教師等事件,一定都是很負面的頭版消息。除了出事的當事人,還要究責通報系統中被牽連的所有人。因此學校認為的媒體素養,就是要去做 PR,如何面對媒體。
2008年教育部推國中小媒體素養推廣計畫,一年1000萬,共3年。那時希望學生自己產製媒體,當時就設定要拍記錄片,全台選了12個媒體素養基地學校,開設孩子的影音課程。我們找12位導演和12位學者到基地學校去幫孩子上課、教導拍片;也做老師的教案比賽;每年辦100場巡迴講座。當時最大門檻是購買設備,只剩下很少錢去拍片。後來演變為各縣市的「精進計畫」,沒有國家資源,由各縣市各自發展。
孩子迷網紅、直播主 老師已經跟不上
世界變得太快、世代變得太快,老師的痛苦在於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速度,快到老師已經跟不上;而且網路沒有城鄉差距,講出來的網紅老師都完全不認識,孩子關心的東西已經不是老師的世界。
例如蘭嶼的孩子,手機都比世新的大學生還好,但對裡面的訊息沒有抵抗力,他們不能分辨什麼是帶風向新聞、置入性行銷/廣告、網路媒體的公正性等。近年他們開始迷網紅,還有直播主、實況主(小三孩子都在看,玩 game),全都在老師的理解範圍之外。偶像影響力已經超過原本單純世界,國中生迷教學型網紅如阿滴還好,但更多孩子喜歡搞笑的網紅,有些內容已經踩邊線。
偏鄉老師最新擔心孩子直接到7-11去上網,看色情直播,所謂「女抖音、男斗內(donate)」,17直播主會影響孩子心情,老師不知怎麼教。
這是性教育,也是媒體教育,還有法律責任。
很多時候直播主年紀都很輕,但價值觀卻很扭曲,這是另一個背後的問題。
學生實際產製 了解真相有很多角度
但老師就棄守了嗎?請大學生來教嗎?這些都不是治本。教育部正在建構一個「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匯集各教育階段辦理媒體素養教育相關資訊/源、教材教案、活動訊息、學習資源及相關成果等,提供教師教學運用參考資源,預計11月中旬以後陸續開通。
我想辦一個媒體素養噗浪客,像教育噗浪客一樣,找出神人老師,告訴大家該怎麼教,或告訴大家有哪些工具。
我希望學生透過真實產製的過程,透過實際體驗、實際參與,去了解真相有很多角度,不馬上做出判斷,不能全然相信一個訊息來源,要能分辨媒體的真實。而不是只靠滑手機,要能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標準,不人云亦云。
(賓靜蓀採訪整理)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