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閱讀文本,引導孩子培養邏輯思考力

ShutterStock
- A-
- A+
在臺灣即將推行的108年課綱中,明白的點出在資訊科技的教學重點,著重於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如果你是關注這件事的教師或家長,也許你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甚至困惑。接下來由日本的松田孝老師與臺灣的KK老師為你解答吧!
原文:松田孝
改寫:謝宗翔(謝KK)依臺灣教育現況改寫
※ 為了強調及說明程式設計教育的好處,在此介紹日本公立小學的上課內容當作範例。
只要在課程內容納入程式設計,就能讓孩子習慣主動學習。
圖形化的程式設計語言介面,是讓孩子接觸程式設計領域的好工具,但是,除了一開始就讓孩子坐在電腦前面學習寫程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先引發興趣,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呢?其實不插電的引導與遊戲式的課程設計,都是好方法!
重點1.不插電的引導
透過繪本、漫畫或是故事,在情境中勾起學習的好奇心。由家長或是教師帶領孩子,以閱讀文本開始,將書本中所遇到的問題描述並解構,接著共同研究出解決的方式,這看起來好像跟電腦無關,但卻是發展演算法的重要基礎。與其急著拿起鍵盤與滑鼠,不如先培養閱讀與思考力,就像我們建議孩子在學寫程式前,先讀這系列四本不插電的繪本一樣。
重點2.遊戲式的課程設計
除了不插電的各式運算思維遊戲,已經有很多的選擇可以在課堂中操作,還有一些網站如「Hour of Code*」,將設式設計的觀念包裝成電玩遊戲,透過闖關,孩子可以逐步認識像是循序、選擇與重複的程式結構。因為是遊戲,降低了學習的壓力,孩子就能更主動、更快樂。
圖片由小熊出版社提供,出自《【不插電】小學生基礎程式邏輯訓練繪本全套四冊》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