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多元選修搶不到?招聯會:111年高中多元選修不需對應大學學群

高中多元選修課能否滿足大學校系學群規定,曾引發外界質疑,招聯會於11月29日確定將兩者脫鉤。黃建賓攝
- A-
- A+
108課綱上路後,高中新增許多選修課,修課紀錄會納入學習歷程資料,引起外界質疑和擔心:若高中開不成對應大學學群的選修課,是否對學生不公平?大學招聯會收集外界建議後決定,讓大學端參採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刪除原本要看「修課紀錄」中「對應學群」的選項,學生和家長都不必再擔心是否「修對課」,影響3年後的大學申請入學。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於8月31日公布「學習歷程核心資料草案」後,引起外界許多質疑:萬一高中開的多元選修課,無法滿足孩子想申請的大學學群,或是名額有限、修不到課怎麼辦?曾有立委質詢指出,全國還有許多偏鄉或班數少的小校,開課無法全面顧及18個學群,建議高中的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應該取消對應學群,讓孩子自由選課。有家長和教育團體主張,在全國每一位高中生都有同等的選課機會前,多元選修不列入核心參採項目。
大學招聯會執行祕書、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表示,8 月底初稿公布後,陸續收到 343 件回饋意見,其中來自家長的就有 323 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讓高中生自由探索志趣。因此招聯會參考這些意見,並與各大學開會討論後,決定讓高中多元選修課與大學申請脫勾,以回應外界的意見與期待,今(29日)公布定案版本。
目前高中 3 年所修的課程分成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加深加廣選修、多元選修 4 大類。定案版最主要的修正,是把原本各學系列出在審查個人申請的資料時,會參考「修課紀錄」中「對應學群」這個選項拿掉,留下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紀錄及所屬的領域,因為這 2 種課程是各校一定會開的。
4 大類課程共計 180 學分,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說,這 180 個學分的課,一定能滿足學生試探 18 學群的需求。因此希望外界勿窄化,只聚焦在多元選修這一塊,它其實只占其中 10 到 14 學分。朱俊彰也強調,大學端選才時,看的是高中生校內課程表現為主,不是沒修到某種選修課,就不會被錄取,家長可以不必太過擔心。
右側範本為招聯會最新公布的大學各校系學習準備建議方向表,已可在招聯會官網上查詢。王韻齡攝
大學各校系「學習準備建議方向」上線
大學招聯會指出,原公布大學參採考科核心資料中用「學習歷程參採」一詞,容易讓外界誤會與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有關,但招聯會公布的參考項目,僅為提供高中學期選課及輔導的建議,所以將「學習歷程參採」項目調整為「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招聯會今(29 日)正式上網公布 111 學年度高中生個人申請大學各校系「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從招聯會首頁連結,即可依學校及系別點閱,提供學生了解大學各校系在個人申請入學管道第二階段參採項目重點。
基隆八斗高中校長黃致誠說,高一生剛進來,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性向是很普遍的現象,多元選修和校訂必修課可以幫助學生探索,上完課即有作品或報告產出,如果表現好,展現出自己的優勢,未來申請大學就會被看到。至於加深加廣選修,各高中各領域至少都會開出一堂,就不用再擔心選不到或開不出的問題了,
招聯會表示,高中 3 年每學年上傳 6 件經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學生在申請入學時最多提供 3 件給大學,各大學校系所列的項目都是審查範圍,不是必要條件或最低標準,選擇自己最滿意,或最能凸顯個人特質與學系關聯的資料上傳才是重點,不需要為了追求數量而面面俱到。
另外,三年累積 30 件的「多元表現」,在個人申請二階審查時最多傳 10 件給大學校系,招聯會也提醒學生要建立「擇優」的概念,把最有信心、與學系最為相關的、最能展現個人特質的資料上傳即可。
延伸閱讀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