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致力於大腦科學的研究,多年來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與上千場的演講,將腦科學的知識運用於教育、學習與親子教養。
著有《大腦的主張》、《請問洪蘭老師》、《學會思考 - 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等書。
強迫學習只會使孩子感到恐懼,如何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更重要。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從遊戲中學習也是個方法,讓長處帶起短處,世上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呀!
我們都以為冷會感冒生病,殊不知,熱更會不舒服,尤其睡覺時,我們在稍冷的房間比稍熱的房間容易入睡。
科技發達的現在,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卻變得更少,少子化的影響下,親情更顯重要。珍惜手足一起的時間,年老時才能互相依賴,畢竟這種互動無法用法律來規範,只能用親情來呼喚。現在就多給孩子們一些一起玩的機會吧!
孩子的睡眠不足,可能引發注意力不集中問題。能讓孩子睡飽,才可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若是學習效果不彰,即使每天準時到校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別因不必要的比較,讓孩子承受壓力,父母要有抗壓力才能保護孩子適性成長。
拖延的壞習慣雖然很難改,但只要有決心與毅力,就能改善拖延的習慣。好比許多小學生願意付諸行動,也能做出許多的改變,所以想改變年齡不是問題,行動力才是,唯有付出行動開始做,才能讓改變看的見。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嗎?試著用不拖延就能換父母說故事的獎勵法,改掉拖延壞習慣也能培養親子關係。
青少年之間因為好玩拍了不雅照,卻被網上流傳。孩子之間交朋友到底該拿捏哪些界線,提醒孩子慎選朋友呢?
一場大法官對高中畢業生的致詞演講,句句皆非祝福,卻打中了更多人的心。經歷人生多樣面貌的人才明白,並非一帆風順才是幸福,挫折、失敗更能讓自己成長淬鍊。
「教孩子獨立」成了教養領域當紅顯學。但是訓練獨立,不是把孩子推出去就自然學會,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父母該怎麼讓孩子學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