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媽媽吶喊:我們需要彈性配方奶、親子同室措施

63%媽媽吶喊:我們需要彈性配方奶、親子同室措施
作者:張益勤/2018-03-21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了協助產婦儘快學會哺乳,產後親子同室是標準作業流程;而除非醫療需求,醫院也不能主動提供配方奶。產後不同狀況的媽媽們卻都必須進入同一個情境,有誰考慮過媽媽的心聲?

「實施親子同室,准許母嬰24小時同房」、「母乳除非有醫療上的需求,不得提供哺餵母乳的嬰兒母乳以外的食物或飲料」,世界衛生組織(WHO)愛嬰醫院「成功哺餵母乳」十大守則其中兩條。在台灣,十大守則對於爭取母嬰親善認證的醫院而言,化作55則每則配分0.5~4分不等的「評量原則」,總分100分。配方奶在母嬰親善醫院裡就像佛地魔一樣禁忌,親子同室也從變成必須計算時數、總比例的冷硬數字。《親子天下》網路調查顯示,多數媽媽希望更彈性的執行政策,讓媽媽輕鬆學習餵母乳,哺乳之路更順暢。

母乳or配方奶,可不可以不是二選一

「訪視評鑑委員在嬰兒室翻箱倒櫃,查到底有沒有藏配方奶,好像抓賊一樣,」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學中心的小兒科醫生直搖頭,描述曾遭遇過母嬰親善認證評鑑委員「搜索」的過程。

在「母乳最好」的宣導下,母乳不足或因故無法哺乳,讓媽媽們自責沮喪。配方奶真是萬惡淵藪嗎?

根據《親子天下》今年3月的網路調查,問家有3歲以下幼兒的媽媽「什麼才是令你有感的母嬰親善措施」,有62.7%的媽媽認為應當「彈性提供配方奶、不強迫餵母乳」,只有不到5%認同現行的規定「除非有醫療需要,不提供母乳以外的食物」。

第一胎全母乳到3歲的律師娘林靜如,隔了9年再度當媽媽,少了新手媽媽的焦慮,她在母乳哺餵上也多了自信。「從第一胎學來的經驗就是,老神在在的跟嬰兒室的護理師說,不夠的,就幫我補配方奶,先讓我好好睡兩個小時不要來吵我。」寶寶健康無虞,媽媽也獲得休息。產後10多天後,林靜如進入了全母奶的循環。

旅美自由作家曾多聞長期擔任母乳機構志工,在美國產下二子。她指出,美國生產一律母嬰同室,但護士給予充足協助;也將配方奶當成處方,由醫護評估需求。她生第二胎時,雖然是曾哺乳2年半的資深母乳媽媽,但當她乳頭被咬破皮流血,護士立刻抱走嬰兒用滴管餵食,讓她休息。後來寶寶被診斷舌繫帶異常不能正常含乳時,醫院二話不說就開立配方奶,護士還安慰她:「一點點配方奶,不會破壞母乳計畫。」如今,第二胎她也已經餵母乳滿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