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寶寶,媽媽也值得獨一無二的對待

不只是寶寶,媽媽也值得獨一無二的對待
作者:張益勤/2018-03-21 │ 攝影/劉潔萱

台灣的母嬰親善政策從90年代開始推動,時至今日已產生深遠影響,不論好壞,背後的原因都極難梳理。親子天下記者張益勤花費數月追蹤議題,試圖在大環境下幫困頓的政策、疲憊的媽媽們找出解方。她在採訪的過程中,看到許多扭曲的現象,也寫下走訪母嬰親善現場的所見所感。

因為記者的工作,我採訪很多醫生。在報導母嬰親善的題目前,我走進一家小兒科採訪。醫生在採訪中間,鬼祟的從櫃子裡拿出奶粉回答我的問題。離開前,他再三叮嚀我,千萬不能跟別人說在這裡看到奶粉,因為醫院有通過母嬰親善認證。這讓我很好奇,到底是甚麼政策,讓醫生一拿出奶粉就像是小偷做壞事?

我才知道,有很多媽媽不快樂

身為一個剛結婚,但是還未生小孩的人,當大家都以一種「救救台灣少子化」的態度來關心我的肚子,我更想知道的是,從懷孕生產到養小孩,台灣的環境真的能讓人放心、安心嗎?

母嬰親善是什麼?爬梳文獻就會發現,他是從國外的「愛嬰醫院」而來,也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新生兒」。從母乳、親子同室,到禁用配方乳與奶嘴等,都是為了寶寶。做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女性,我固然覺得新生命很重要,卻也很擔心這當中少了對母親的親善,會不會生完小孩,母親就只是個附屬品?

但是我想,寶寶那麼脆弱,大人照顧他、為他犧牲好像也是天經地義。而且常常聽人說「看到寶寶笑了,所有辛苦都值得了」,儘管心有疑慮,我也沒想太多。

直到開始採訪,我才發現有很多媽媽在這當中並不快樂。不快樂來自生理上的不舒服,寶寶含乳不正確所帶來的傷口,或是乳汁與寶寶搭不上邊的漲奶、乳腺炎。不快樂也來自心理上的壓力,周邊人的各種建議與關心:「寶寶好像餓了喔」、「你要多餵才有奶」。

一位資深的護理師說:「媽媽一定有奶,如果沒奶就是姿勢不正確」,她篤定的態度,讓我感到背脊發涼。

我試著揣摩自己是新生兒的母親,這些關心似乎都暗示著「你不是個好媽媽」。突然間,哺乳讓我覺得很害怕,「我可能天生少了母愛」,我這樣想。

「媽媽一定有奶,沒奶就是姿勢不正確」

為了消滅自己的擔心害怕,我改向專業的護理人員求救,心想她們的專業一定能讓我比其他「產後才開始學哺乳的媽媽」更上手。我懷著希望走進一家醫學中心的嬰兒室,只見護理人員熱心的拿起假乳房與假娃娃,七嘴八舌跟我說寶寶該怎麼抱、有哪些餵母乳的姿勢。結束採訪前,一位資深的護理師說:「媽媽一定有奶,如果沒奶就是姿勢不正確」,她篤定說。積極的態度讓我感到背脊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