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母嬰親善認證,應回歸照顧母嬰精神

王英偉:母嬰親善認證,應回歸照顧母嬰精神
作者:張益勤/2018-03-21 │ 攝影/陳德信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強調,母嬰親善認證應該回到以母嬰為核心,不能喪失母嬰親善的精神。他也透露,今年7月會調整認證條件,其中「親子同室」擬改為額外加分項目。新的調整一方面賦予產婦更多決策自主權,同時也希望能降低醫院的行政負擔。以下是王英偉第一人稱說明:

過去我是醫院評鑑委員,參與過很多醫院評鑑,許多醫院經常第一張投影片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標語,之後的投影片就沒有再提了。那麼母嬰親善醫院是不是也看不到真正的精神了?

母嬰親善,應該是以媽媽、小孩為中心的照顧,而非在意分分計較的條文、認證、評鑑、分數。國健署最近在調整母嬰親善醫院認證評分方式,我們希望政策調整後能降低醫院的行政負擔。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不能過度簡化,喪失母嬰親善的精神。

醫病共同決策、親子同室改為加分項

有關調整方向,首先我們會融入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精神,尊重媽媽與家人的選擇。不論在親子同室或是哺餵母乳項目上,透過SDM的過程,充分且中立告知產婦與家人每個決定背後的好處、壞處,提供產婦與家人思考,再來做決定。

就像乳癌篩檢裡的乳房攝影是會痛的,以前很多人怕痛不想做,但是SDM時我們告訴她這個檢查的重要性與意義,經過充分的了解,也思考得更完整,最後做出決定,就算遇到困難,也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並不是「不餵母乳、不母嬰同室,就不是好媽媽」,而是要相信每個決定對小孩都是好的決定。

其次,認證會和「健康醫院評鑑」整合,簡化醫院行政作業,也會將部分項目改為加分項目,例如親子同室這項,預計今年7月就會開始試辦。加分的意思是說,如果醫院原本分數及格,不用一直追高,也不會排名。

每個人有不同環境就有不同選擇,我們並不是說「不餵母乳、不母嬰同室,就不是好媽媽」,這樣對母親的壓力太大,我們要相信每個決定對小孩都是好的決定。尤其在親子同室的部分,儘管有實證研究發現對哺餵母乳是有幫助的,但是每個人的客觀條件不同,希望能尊重產婦與家人的自主權。

母嬰親善醫院一開始是按照國際條例來做,但是我們調整的目標放得更高,希望能超越其他國家,讓別人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