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母嬰同室讓我從醫生變病友

我家老公雖然號稱很有責任感,但在我產後第三天開始,他就因為疲累而不時無法自主的陷入昏睡狀態,任憑小孩子怎麼哭、怎麼鬧,你喊他、搖他、踹他,他都繼續打呼和磨牙,沒睡滿幾小時絕對不會醒。

這真是生平第一遭,我體驗到女人的偉大!奮力生小孩的是我,而且生產之前我躺床安胎足足半年,躺到後來一站起來就低血壓昏倒,體力極差。明明我比他更累啊!加上傷口痛、膠帶過敏、冰寒虛冷,乳頭被擠到發炎,明明非常愛睡,我卻為了觀察小孩而睡不著,那位當爸的為什麼能睡啊!

可以不要再逼她了嗎?

回顧這段歷程,我仍心有餘悸。母嬰同室立意美善,畢竟像我們這種年邁力差的新手父母算是特例。但是,如果缺乏其他選項,任何產婦都只能接受母嬰同室的安排,甚至在社會上形成「夠愛小孩的母親都應該喜歡母嬰同室」,「只想休息的產婦是懶惰自私的女人」的意識,不考慮產婦身心狀態的差異,那麼這種意識對女人就可能是是一種虐待。

與母嬰同室配套推廣的另一個「新好媽媽正確作法」,是哺餵母乳。對此我也經歷過一番風雨。產後每天醫護人員都會幾次前來,積極協助我和寶寶「學習」吃母奶。但我家寶寶一直到第四天都不會吸吮,到後來,她對此極為抗拒,看著她漲紅發紫的小臉,奮力掙脫,但幾個大人卻強押著她的頭往我胸前塞,真是心如刀割。

到後來,我忍不住說,「可以不要再逼她了嗎?」

當時有很多的論點,現在回頭看,我覺得都是白受的壓力。例如,「一開始吃配方奶,就很難回到母奶路上」「隔壁那位媽媽,比妳晚一天生,她今天已經擠到五十了,妳再加油喔!」這些,各位都深信不疑嗎?

母嬰同室立意美善,但是如果缺乏其他選項,任何產婦都只能接受母嬰同室的安排,不考慮產婦身心狀態的差異,那麼對女人就可能是是一種虐待。

我的實際經歷是,在所有人都奉行「正確策略」,到第四天仍讓寶寶餓著肚子,媽媽焦慮萬分,卻仍不鼓勵餵配方奶時,有一位很年輕的護士不忍心看我發愁,偷偷在學姊不在時跟我說:「我姊姊的小孩一開始也不會,我們先給他吃了幾天配方奶,後來他還是成功地變成母奶寶寶了!你不妨先說你決定要餵配方奶,不要壓力這麼大」。這位真的是我的天使!她為我的寶寶沖泡了第一瓶配方奶,讓我們得以喘息。

之後我還遇到好幾位天使護士,讓我在母奶這條路上柳暗花明—那是我瀕臨崩潰的離開生產醫院,住進月子中心之後,那裡的護理人員了解我的寶寶還不會吃母奶之後,溫和的鼓勵我繼續嘗試,不過也總在時間到時,就用配方奶餵飽寶寶。她們隨時笑容滿面的歡迎我把寶寶推去嬰兒室。我和寶寶在無壓力的狀況下,只是偶爾玩玩「吃母奶」的遊戲,沒有任何使命必達的目的。幾週之後,寶寶竟然愛上了吃母奶,我也變成日產一公升的乳牛級媽媽!之後我們出乎意料地成為百分之百「全母奶」而且是「全親餵」的母女檔,一直到她兩歲半,在東京玩得太忙而忘記吃奶,才自然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