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蠶豆和他的好朋友們系列
5 (1) 評價
確認
  • 作者:中屋美和
  • 繪者:中屋美和
  • 譯者:米雅
  • 出版社:青林 出版日期:2012-10-22
  • 適讀:0-6歲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推薦理由
張淑瓊:從《小蠶豆的床》開始,這個繪本就恬靜的用各種可愛的小豆子們溫暖著小讀者的心。從《小蠶豆的床》開始,毛豆、青豆兄弟、荷蘭豆、花生……一個個可愛的角色,一張張舒服的小豆莢床,溫柔的述說著分享、合作、成長的故事。
本書介紹

◎ 小蠶豆的床-藉由「失而復得」的過程,讓孩子了解分享的意義

  小蠶豆的床像雲一樣蓬鬆,像棉花一樣軟軟柔柔的。毛豆、青豆兄弟、荷蘭豆、花生都想要睡一睡他的床。可是,小蠶豆完全不想讓別人來睡他的床。有一天,小蠶豆發現自己的床不見了。好心的朋友們想要把床借給小蠶豆睡,可是都不適合。著急又無奈的小蠶豆只好到處去尋找床。後來,小蠶豆發現他的床竟然被鵪鶉媽媽用來孵蛋了,這下子他該怎辦呢?

◎ 小蠶豆和小鏘魚-教導孩子培養同心協力、互助合作的美德

  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小蠶豆和朋友沒都沒有辦法出去玩。終於等到雨停了,平常大家遊戲的草地,居然積水變成了池塘。於是大家紛紛把床當成船,開始玩起划船的遊戲,但是它們卻一不小心翻船了……。翻船的意外讓他們發現了美麗的水底世界,還發現了一隻迷路的小(魚將)魚,小蠶豆和朋友們要怎樣幫助迷路的小(魚將)魚順利回家呢?

◎ 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幫助孩子從群體中,學習正確的競爭與互助的精神

  小蠶豆的新朋友──長菜豆兄弟出現了!但是他們為什麼馬上就吵起來了呢?
  原來是因為長菜豆兄弟覺得自己的床最棒;小蠶豆和他的朋友們卻覺得小蠶豆的床最棒。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到底誰會贏了比賽呢?

本書特色

  因為小蠶豆,我們分享了孩子成長的美好!

  適合與朋友一同分享的溫馨好書,三書合體,一次認識小蠶豆的好朋友。

  《小蠶豆的床》引導孩子樂於分享,《小蠶豆和小(魚將)魚》讓人看見幫助他人的快樂,而《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則是溫柔看待競爭關係,可愛的小蠶豆潛移默化孩子的好品格。

  「品格教育」是近年來兒童教育推行的重點,中屋美和用溫柔的敘事方式,推翻品格教育的嚴格印象,敘事淺顯易懂,連三歲幼兒都能理解,而小蠶豆的可愛,令高年級生也愛不釋手

  小蠶豆系列日本狂銷超過百萬本,是家長不容錯過的禮物書。

得獎記錄

  ★好書大家讀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好書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百大暢銷榜
  ★日本MOE雜誌新世代暢銷繪本推介

作者簡介

中屋美和∕圖文

  1971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大宮市,女子美術短大造型科平面設計教室畢業。曾任企業設計師,現在成為自由創作者。期間曾於日本繪本童話美術學院學習繪本創作。小蠶豆系列是她最受歡迎的圖畫書作品,其中《小蠶豆的床》是她的第一本作品。其他作品有《小蠶豆和小(魚將)魚》、《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蠟筆小黑》等。

譯者簡介

米雅

  出生於嘉義市,從小喜歡畫畫。政治大學東語系日文組、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畢業。現居台中縣,從事圖畫書翻譯與創作,也會創作小詩。

  作品有《春天在大肚山騎車》、《小玲的台中歲時記》等,翻譯作品有《小蠶豆的床》、《小蠶豆和小(魚將)魚》、《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蓉蓉的氣球》《我們的老師》、《媽媽快點來接我》、《黑暗小小熊》等書(以上皆由青林出版)。

繪者米雅溫馨導讀

《小蠶豆和小(魚將)魚》用力的享受每一個今天

  那天,當我拿出本書跟六歲半的女兒分享時,她看到封面的那一瞬間驚喜萬分,「又是小蠶豆耶!」臉上的表情就像遇到老朋友一般喜悅。那一刻我莫名的感謝起作者中屋美和的父母親,因為是他們在老家種的許多豆子給了中屋美和創作靈感,我們才有一系列精采又溫馨的「小蠶豆」故事可讀。

  小蠶豆是中屋美和在私人企業擔任設計師時就已經塑造出來的角色,但由於和企業當時所要的概念不符,所以小蠶豆「沉睡」了多年,直到中屋美和成為自由創作者,小蠶豆才有機會說話,走入小讀者的心中。

  我女兒的目光在封面停留了許久,因為豆子們的遊戲區實在太有趣了。晴空下,豆子們在柔軟的草地上專注於各自的遊戲,他們充滿幸福的表情讓人體驗了同沐陽光般的溫暖。從左側的葉子滑梯到右側的豆藤鞦韆,處處充滿巧思,看著青豆兄弟玩跳繩時,我們的心跟著跳躍,而且不由得想在花生和毛豆的圈叉遊戲中插一腳呢!「小蠶豆怎麼不玩呢?」聽見我這樣問,女兒說:「因為躺在大床裡實在太舒服了,不用玩啦。」中屋美和真是厲害,圖像語言再次強化了那張床之於小蠶豆的寶貝程度。

  看完熱鬧、開闊並且陽光的封面,一進入書名頁印象完全逆轉,怎麼溼答答的一片呢?看到鬱悶的豆子們擠在「遮雨棚」,我們的心也跟著揪成一團了。怎麼才一場雨就改變了一切啊!當我們讀完故事,把書名頁和本書最後一頁相比較,會發現同樣是期待天晴,但是期待的心已經不一樣了,前者是在埋怨中單純的等待雨停,但後者卻是微笑著期待。我甚至覺得,雖然豆子們嘴裡說:「真希望明天也是晴天。」但就算隔天仍然下雨,我相信他們也已經準備好在甦醒後,迎接不同的際遇,體驗全新的冒險與發現。

  中屋美和讓豆子們在白天用力的玩,一起等雨停,一起划船,一起冒險,一起解決問題,然後在夜裡讓濡濕的心一起風乾。她的故事帶著一種生命的節奏,那節奏和幼兒的生活是相呼應的。我想起四歲半時,上學第一天就帶著煩惱回來的女兒。她說:「阿倫要我和萱萱當他養的兔子,我們很開心的跳來跳去。可是他卻給萱萱比較多紅蘿蔔,我比較少!」聽到這裡,我都快笑彎腰了,她還是在生氣。睡前躺在床上的她打著哈欠說:「明天我一定要跟他多要一點紅蘿蔔。」看到豆子們蓋著葉子被子睡著的模樣,我想著有一種幸福是每天白天用力的玩,一到夜晚就沉沉的睡去,而且是帶著甜美的期待睡去。中屋美和再次在故事中和小讀者們溫馨的握了手。

  「他們為什麼要理會小(魚將)魚?」我明明心裡自有一套答案,卻還故意問女兒。「他們想啊,他們想要幫忙啊!」她的回答讓我怔了一下,不是因為小(魚將)魚可憐,需要人家幫忙,而是因為「他們想要幫忙啊!」幼兒似乎天生就喜歡幫忙,透過幫忙證明自己的能力,也透過幫忙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在大人那套「互相幫忙、互相得利」的邏輯之前,幼兒自有一套熱情幫忙的邏輯,而且多半是不求回報的。那種單純深深的撼動了我。有時在這樣的幼兒面前吹噓生命教育,自己都不由得慚愧起來。

  封底的圖暗示著小(魚將)魚找到父母了,又一個令人安心的結局。女兒滿足的聽完故事後,又翻回書名頁,她若有所思的說著:「這頂遮雨棚一定是他們一起蓋的,他們喜歡一起做事情。」我想她大概在本書中自然的體會到teamwork的美好了……

《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銜接成長的那座橋

  這是小蠶豆系列的第三本圖畫書,在第一本《小蠶豆的床》裡,小蠶豆的寶貝床幫忙孕育了鵪鶉寶寶;第二本《小蠶豆和小(魚將)魚》中,寶貝床擔負起把小(魚將)魚載運回河裡的重責大任;而這一回小蠶豆的床又有了全新的任務了。每當我譯完一本書,我們家的老大總是搶當第一號讀者,看著七歲半的她著迷似的捧讀小蠶豆故事的模樣,我真是佩服中屋美和女士寫畫故事的能力。

  中屋美和女士在一次訪談中表示,每當看著孩子,就會驚覺他們每天都在長大,因此她覺得小蠶豆也應該有所成長。再三思索之下,她決定安排讓小蠶豆遇上強勁的對手,於是展開了創作前的「尋豆」之旅。在試種的過程中,中屋美和震懾於長菜豆的長度,認定它具備足以和小蠶豆匹敵的份量──用長菜豆的「長」來對抗小蠶豆的「大」──於是《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就出現雛形了。

  故事中小蠶豆從滑波時自信滿滿的狀態進入到划船時的辛苦模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小蠶豆的自信正一步步瀕臨瓦解。當長菜豆大哥宣告贏了兩回賽事時,小蠶豆的那句:「我……我覺得應該是我的床比較棒啊……」道盡了銳氣受挫時的委屈與頹喪的心情。不過,就像作者所設想的那樣,我們應該為他有機會遭逢強敵而喝采,因為這可是下一步成長的絕好契機呀!

  在現實的世界裡,大人經常身陷於一種教養的焦慮裡,對內不斷向孩子強調:「你很特別!你是獨一無二的!」對外則是想盡辦法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贏在起跑點的那一位。我們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過度強調自我的時代,《小蠶豆和好長好長的豆子》的出現,剛好適時的提醒慣於目中無人的小讀者和他們的家長:「別人也很特別,別人也有可能是贏在起跑點的獨一無二的那一位!」

  中屋美和深知小讀者憐惜小蠶豆的心,所以故意在兩豆角力的故事主軸中安排了小插曲,讓看似輸了比賽的小蠶豆這一方有機會搭救溺水的長菜豆小弟。最後小蠶豆的寶貝床還發揮了照護的功能,讓驕傲的長菜豆大哥也深深折服。這樣的安排肯定會讓讀者們讀到最後都倍感安心吧!因為我們裡面都住著一個小蠶豆,我們每個人都像小蠶豆寶貝他的床那般的擁護自己所認定的價值,和陌生人交手時,會因為彼此的不熟悉而引發有形無形的競爭意識。因著競爭我們認清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偉大,當然也沒有想像中的糟糕,於是進而覺悟到每一種價值都有其發揮的空間與意義。

  小蠶豆的系列圖畫書,每一本裡都有豆子們不可思議或新奇的體驗,我聽著女兒闔上書時不斷說著的那一句:「好可愛、好好看唷!」深知小蠶豆的每一段體驗必然會成為她閱讀與成長之路上永遠的經典。(文∕米雅)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情緒繪本,陪小寶貝面對心事:面對、抒發負面情緒

推薦人:陳書梅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24本

陳櫻慧:情緒繪本,陪你正面應對失控小野獸

推薦人:陳櫻慧 作家暨閱推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15本

陳安儀:給13-18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