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見了
0 (0) 評價
確認
  • 作者:張嫻慧
  • 繪者:葛賢玉
  • 譯者:唐忠勤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11
  • 適讀:7-12歲
  • 學習領域:數學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本書介紹

  爸爸跟咪咪約好早上要一起去公園時,人卻不見了!

  咪咪仔細研究桌上爸爸留下的紙條,整理出很多尋找爸爸的線索,發現原來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圖形!

  最後,咪咪能找到她的爸爸嗎?


  七大領域所占比例

領域別 語文 數學 社會 自然與生活科技 藝術與人文 健康與體育 綜合
百分比 20% 40% 10% 10% 10%   10%

  數學基本能力指標

數與量 幾何 代數 統計與機率 連結
  ˇ     ˇ
    「數學繪本」系列

  糖果店的蜘蛛如何預測客人要買什麼糖果?公主如何幫助亂七八糟的女巫收拾城堡?

  森林的小動物如何決定吃大桃子的順序?小貓如何從線索中找到不見的爸爸?

  哇!原來這一切都跟數學有關!

  「數學繪本」是一套銜接幼稚園與小學數學課程的繪本,帶領孩子有系統地學習數學概念。精心規劃的角色、豐富優美的插圖、幽默逗趣的故事,為孩子共同打開數學世界有趣的大門。數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隨處可見於你我的生活中。

  ●透過繪本學習數學十大基本觀念:

  認識數字、統計、機率、測量、排序、規律、時間、幾何、比較、空間

  ●數學繪本的特色:

  數學能帶來新觀點:孩子讀過各類的數學繪本後,不僅能建立數學觀念,更能拓展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觀。

  生活中的數學:雖然數學符號十分抽象,但其包含的資訊可以讓我們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好玩的數學:「數學繪本」以簡單自然的方式,說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觀念。透過這些故事,孩子可體會到如何觀察生活。

  ●數學繪本的價值:以故事開展數學教育

  數學繪本將數學轉變成故事,不僅引發孩子的興趣,更將抽象概念轉變成「有意義的數學體驗」,讓數學更易於理解。此外,孩子透過故事學習解題、推理的過程中,可建立起對數學的信心與積極態度,進而喜歡數學,不再畏懼數學。

教育界好評推薦!

  1. 全國五大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花蓮縣、南投縣)語文+數學領域輔導團十位校長聯名好評推薦

  2. 每書附有小一學生好評閱讀心得
  ◎ 最適合幼稚園與國小低年級銜接,結合數學與閱讀的繪本
  ◎ 一書一數學基本觀念
  ◎ 每書附「認識數學概念」、「延伸數學概念:數學遊戲」,和「溫故知新」單元
  ◎ 封底附有數學基本能力指標,以及課程七大領域所占比例
  ◎ 數學融入生活,培養邏輯思考,建立基礎觀念,啟發孩子數學學習興趣
  ◎ 十本合購另加贈精美贈品,全書系共二十本,分批出版。(第一批2011年10月出版、第二批2012年1月出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嫻慧


  畢業於韓國外國語大學新聞學系。現職為天空地出版社代表,製作小朋友的書籍。著有《數學童話》、《數學國家故事》、《買水果》等書。

繪者簡介

葛賢玉


  在韓國慶熙大學主修繪畫。已完成德國漢堡藝術學院-illustration課程。著有《死黨》、《松鴉的橡實在哪裡?》、《跟爸爸玩捉迷藏》等書

 

小朋友的話

  我覺得咪咪的爸爸又聰明又有趣,因為他的爸爸不直接帶咪咪去釣魚場,而是用三張便條紙當作暗示,讓咪咪猜他在哪裡。

  咪咪也很聰明,她會想辦法找出答案,她爬上高樓,向下看出房子的形狀,就知道那是爸爸給她的線索。如果是我的話,可能就沒辦法看出來,咪咪真是爸爸的好助理!

梁若渝(新北市秀朗國小一年級)

編輯委員會的話

  給小讀者


  尋寶和探險活動,一向是小朋友的最愛。故事中,咪咪原本和爸爸約定好了,要利用星期日到遊樂園玩,但爸爸還有其他的活動,於是留給咪咪一些線索,希望咪咪能利用數學的基本知識,加上觀察及推理能力,自己找到消失的爸爸到那兒去了。小朋友當然不能隨意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探險,但是在有家長陪同的情形下,進行這樣有趣的探險活動,一定能增進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在進行活動前,還是得增長許多數學能力喲!常見的平面圖形有三角形,四邊形(含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圓形;常見的立體模型則有三角柱、四角柱(含正方體與長方體),圓柱及椎體,這些都是小朋友需要認識的。記得看看家裡的物品,像什麼立體模型喔!

  給家長

  幾何的基本概念即是我們熟知的點、線、面,兩點間只存在一條直線,三點即可構成一平面,則是點、線與面的關聯。這本書中,希望能藉由觀察立體模型的構成,認識平面圖形;也利用平面圖形,組合成為一個立體模型。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利用機會告訴孩子各種平面圖形,當然也有許多玩具或拼圖也都會讓孩子更熟悉這些圖形及其名稱;在孩子就讀幼稚園後,幼師大都會更以具系統性的方式,藉著學習活動的進行讓孩子的平面圖象深印在腦海中。但誠如書中所言:所有的東西都是立體模型,所以在孩子們已具備平面圖形的認知後,陪著孩子去觀察物品的構成面,對於孩子的立體概念及空間概念的形成會更有幫助。

  這故事裡的主人翁—咪咪,為了實現與爸爸的約定,利用爸爸精心安排的計畫,和平時對數學的認知而找到了消失的爸爸。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幫全家人安排一個假日旅遊計畫,討論好目的地後,由孩子去安排路程,包含到哪裡搭車、在哪裡轉車,目的地的特徵等,全家人再實地根據計劃前往。如此不但能全家一起去旅遊,增進家庭和樂的氣氛,而且可以訓練孩子對於居住環境的了解,及規劃活動的能力。

  給教師

  根據學者研究,幼兒在學步初期時,就能在腦中形成靜態的大腦表象;到了學齡期,能活躍地在空間領域中從事對「表象」和「對象」的操作,使靜態表象變為動態表象,但空間智能變換仍局限在具體的情景和對象上;直到青春期認知發展成熟,才能處理抽象的空間概念,能把圖像表徵的世界與命題陳述及推理互相聯繫,進而能理解抽象的幾何學。所以在孩子進入小學前,大都已能熟悉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與名稱,這些基本知識的獲得大致來自於制約與練習。而要將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知識建構成為立體模型的空間概念,除了要考慮孩子的認知發展歷程外,給予適當的刺激及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帶領孩子進行這本書的閱讀前,老師可以先準備好幾個立體模型,在複習各種平面圖形後,讓孩子說說老師所展示的立體模型各個面各是什麼平面圖形。也可利用空照圖、鳥瞰圖,甚至是google所提供的衛星地圖,讓小朋友看看建築物的樣貌,且了解與平面圖形的關連作為引起動機的教學程序。如此,更能讓孩子融入書中的情境。

  在教學領域的融入方面,可配合綜合領域的學習。如教孩子認識居住地的週遭環境,包含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到哪些地方,住家附近或近郊有哪些景點,可以如何前往等,都是在進行繪本閱讀後,可以讓孩子們做延伸活動的材料。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2019年你一定要帶孩子看的16部經典童書改編電影

推薦人:親子天下 全台規模最大的童書閱讀媒體平台
適讀年齡:0-6歲,7-12歲,13-18歲
+15本

情緒繪本,陪小寶貝面對心事:面對、抒發負面情緒

推薦人:陳書梅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24本

陳安儀:給13-18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