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的孫女
0 (0) 評價
確認
  • 作者:安.羅瑞.卡特
  • 原文作者:Anne Laurel Carter
  • 譯者:黃琪瑩
  •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10-04-26
  • 適讀:7-12歲
  • 學習領域:社會
  • 教育議題:環境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本書介紹

兩千年  兩個民族 一個永遠無解的難題....
在超越了善與惡的地方——
我在那邊和你碰面。

當牧羊的女孩和看狼的男孩相遇,
世代的仇恨會彼此衝撞,還是逐漸消融?

  ★國際閱讀學會全球社會注目好書
  ★美國青年閱讀學會傑出國際好書

  六歲時,阿馬妮就打定主意要跟祖父一樣──當個牧羊人。一千多年來,她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一個牧羊人,就在他們栽種的橄欖園上方的山丘上牧羊。阿馬妮尤其著迷於祖父講述的傳說,那個祕密的放牧地點「樂土」──那裡芳草鮮綠、羊群肥美,偶爾還會出現神祕的狼蹤影。

  但如今,以色列的屯墾者卻將馬路開進了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隨著威脅步步進逼,阿馬妮的哥哥和伯伯主張以牙還牙,爸爸則主張非暴力路線,而阿馬妮則決定一邊牧羊,一邊上學。

  隨著緊張情勢不斷升溫,阿馬妮卻意外邂逅了一位以色列男孩。這位男孩不同於阿馬妮之前碰到的以色列屯民,他顯得溫和而有同情心。但以色列的屯墾行動不斷進逼,不久,阿馬妮家族的房舍就被毀了,橄欖樹遭砍,阿馬妮的羊還被下毒,甚至心愛的牧羊犬也被射殺,而伯伯與父親則先後入獄,回加拿大奔喪的母親卻在入境時一再被刁難,回不了家……

  阿馬妮面對逆境,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當初上學是否真能幫助她度過難關?她和以色列男孩究竟是敵是友?這個動人的故事不只描繪了世界上最動亂的區域,也讓我們深思和平的可貴!

 

作者簡介

安.羅瑞.卡特 Anne Laurel Carter

  得獎作家,小說《最後機會的海灣》曾獲得加拿大圖書館協會年度好書,繪本《大草原的天空下》則獲得加拿大克里斯帝好書獎。

  1970年代她曾住在以色列,一邊擠牛奶,一邊學希伯來文。2005年,她再度回到以色列,在拉馬拉教寫作,先後待過幾個巴勒斯坦家庭,這些經驗都成了本書中的寫作材料。

  她目前在加拿大擔任教師與圖書館員。個人網站為: www.annecarter.com

譯者簡介

黃琪瑩

  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紐約大學電腦碩士,從小對少年小說情有獨鍾,業餘從事翻譯已十數年。代表譯作有《真相》、《狒狒王》等。

 

推薦序
張子樟

  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提到「四大自由」(Four Freedoms):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七十年來,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仍局限於上述四大自由的追尋,但真正能完全享有這些基本需求的人依舊少之又少,其中如果涉及宗教,則可能四大自由全空。仔細檢視近百年的世界政治紛擾,我們不禁懷疑,當今之世,十字軍般的宗教戰爭似乎還在延續中。

  二次大戰中,猶太人慘遭納粹迫害,所以戰後他們建國,力爭自由,但與阿拉伯人因爭地而戰爭不斷。他們反對巴勒斯坦人建國,因此在占領區與巴勒斯坦人衝突連連。因為各自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出發,各說各話,從不退讓,上一代人如此,這一代人亦復如此,他們有想到下一代人的處境嗎?下一代人又怎麼想?怎麼做?安.羅瑞.卡特(Anne Laurel Carter)在她的《牧羊人的孫女》這本書裡,藉一個巴勒斯坦小牧羊女的成長過程,嘗試為我們述說她長期觀察的種種跡象。她發現了許多問題,但她無法解決,只能借用文字,表達她的關懷。

  故事從主角阿馬妮六歲時說起。她一心一意想當牧羊女,接祖父的班。在祖父熱心調教與強烈堅持下,阿馬妮可以不上學,在家由家人教導,白天專心牧羊。透過阿馬妮的雙眼,讀者間接了解巴勒斯坦人面對以色列屯墾政策的壓力,如何化解衝突的艱辛過程。積極對抗或消極退讓成為巴勒斯坦人的兩難。主戰與主和的兩股力量不斷拉扯,形成故事的主要張力。

  對於以色列人強行以武力占領原本屬於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擴大屯墾範圍,阿馬妮的哈尼伯伯主張以眼還眼,她的爸爸卻認為應該用和平的手段來反抗,當時在世的阿公也贊成爸爸的做法,但隨著以色列屯民進入他們居住多年的地區、禁止他們使用新建道路、房舍與葡萄園被毀、橄欖樹遭砍、阿馬妮的羊被下毒、牧羊犬被射殺、伯伯與父親又先後入獄,故事便達到高潮。先是回加拿大奔喪的母親在入境時一再被刁難,一番艱辛努力後,終於返鄉,接著一位猶太拉比出面協助,被毆打受傷入獄的父親也獲得釋放,故事終告階段性的結束,但並沒有真正落幕,等待讀者的參與想像及試寫。

  作者卡特曾在中東地區實際生活過,因此能充分掌握當地景色的描繪,並仔細揣摩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雙方爭執時的心理轉化。她在角色發展方面,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的取捨,有了適當良好的平衡。在展現她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時候,並沒忘記點明雙方的盲點與裂痕形成的主因。她以天衣無縫的手法把背景與文化訊息織入敘述,讓讀者有深入其境的感覺,領受巴勒斯坦人一再遭受錯置(displacement)的感覺。簡單清晰的筆法詳細勾勒出了一時無解的敏感處境。

  在故事結尾時,作者沒忘記拋出她一廂情願的烏托邦般響往。對阿馬妮家人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的美裔猶太少年強納森在目睹一切後,決定離開以色列,返回紐約,倡言反對以色列屯墾政策。對於如此敏感困難主題的闡揚與詮釋,最後恐怕會使故事變成索然無味,因為這樣的創作想像書寫難免過於偏袒一方。這同時也可能會讓讀者回想起以色列作家但以理.加爾密(Daniella Carmi)的《天堂之星》(Samir and Jonathon on the Planet Mars)。對照之下,兩本書各自從自己族群的立場出發,營造年輕一輩對和平的期盼。但公正的讀者心中十分清楚,種族之間的敵視行為絕對是後天形成的。成人的告誡、恐嚇與威脅,再加上耳濡目染,不同種族孩子之間的敵對心態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不要忘記,舞動民族大義大旗的往往是少數的政客。

  當然,作者希望能徹底拋開成人間的恩恩怨怨,讓小輩不要互相殘殺對方。讀者在掩卷省思時,不妨從兩個角度切入。首先,作者在鋪陳特定氛圍時,讓大家公認的羊的天敵──狼──不時出現在阿馬妮眼前,但從頭到底,阿馬妮都沒遭受重大損失與傷害,作者是否藉這種安排,來嘲諷人之相殘,在某一方面還不如狼?其次,阿馬妮與強納森多次在「樂土」「巧遇」,有心的讀者會不會猜測,作者在故意暗示,雙方唯有另尋一塊能餵養彼此的樂園一般的空間,才有和平共處的一天。兩人從陌生到熟識的過程,似乎呼應了作者在正文前引用十三世紀波斯詩人魯米(Jalal ad-Din Rumi)的詩句:「在超越了善與惡的地方,還有一個空間。我在那邊和你碰面。」讀者可以延伸或放大作者的期待,也許在另一個空間裡,人類才能懂得彼此信任、尊重對方,所謂的四大自由才不致於淪為大話、空話。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繪本小情歌】推薦6大類低年級書單,培養孩子「坐得住」的能力!

推薦人:汪仁雅
適讀年齡:0-6歲,7-12歲,13-18歲,18歲以上
+19本

陳櫻慧:情緒繪本,陪你正面應對失控小野獸

推薦人:陳櫻慧 作家暨閱推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15本

陳安儀:給13-18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