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狀圖畫書玩數學、玩美感、玩語文 (8本)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 知識科普
推薦人:藍依勤(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幼兒數學涵蓋了數、量、圖形空間、邏輯關係四大概念,其中的圖形空間概念又包含了基本平面圖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孩子的生活周遭不僅存在各種不同形狀的物品,他們也常自然地擁有跟形狀連結的數學經驗,這些自然而然的接觸便為孩子打開了認識幾何圖形的大門。

Verdine等人(2016)在一份研究幼兒幾何圖形知識的報告中提出幾項建議與觀點,包括當幼兒在引導遊戲(guided play)而非講述式教學(didactic instruction)中學習,幼兒會在將他們的形狀知識應用到先前未曾看過的非典型形狀上有顯著較佳的表現,以及在玩具或其它教育素材中所提及的形狀類型相當關鍵,當這些材料包含了多元的形狀時,家長或教師應該使用能突顯形狀之間相似處與相異處的語言來協助幼兒察覺與比較。

這些建議指出了遊戲、幼兒所接觸的材料以及成人引導對幼兒幾何圖形概念發展的重要性,以下介紹四本近年出版,且表現手法上有些新穎之處的形狀圖畫書,這些形狀圖畫書不僅能為孩子打造通往發展圖形空間概念的安全入口,同時也能支持孩子在美感與語文領域的探索,就讓我們悠遊在這些好書的世界中,一起玩數學、玩美感、玩語文吧!

「線條」遊戲

.《Lines that Wiggle》 (2009) Author:Candace Whiteman;Illustrator:Steve Wilson

▲圖片來源:藍依勤提供

從書名大概就可以猜出這是一個在呈現各種不同型態線條的故事,有的線扭來扭去,而其它的「線條」呢?

拿到本書,請先把封面跟封底打開合在一起看,你會發現:有兩隻怪獸正互相把麵條餵進對方的嘴巴裡;從封面封底的大圖就可以開始問問孩子:「你覺得這些『線』看起來怎麼樣?我們還看過哪些『線』跟這些麵條一樣彎彎扭扭的?在哪些地方看到的?」邀請孩子去觀察、形容、回溯跟連結自己的經驗;甚至可以觀察、討論怪獸的鼻子跟眼睛的線條表現方式所想呈現或表達的感受是什麼。單是封面封底就可以來一場很深入的美感討論了。

Lines that Wiggle》將生活周遭或我們所熟知的各種不同物件、痕跡、景象等等視為不同的「線條」,有具象的線條,也有抽象的線條(例如「兩條線肩並肩奔馳而行(two lines running side by side)」可以視為兩隻怪獸騎腳踏車並行而過的路徑,也可以看作騎車時留下的車輪痕跡),再使用大量動詞來描述這些線條的特性、功能,讓讀者對「線條」能做這麼多的事以及表現這麼多的意涵感到驚喜;可以將這些常見的事物用如此詩意、美麗而簡潔的方式表現出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巧思與想像力真是令人驚嘆!

▲圖片來源:藍依勤提供

由於書中描述的各種「線條」都非常貼近生活,對比抽象或是太過專業介紹藝術的書籍,孩子透過這樣的圖畫書反而更能自在地從書中延伸對藝術元素的認識。就像作者說明她為何著手寫關於線條的故事:

「我」曾經身為一位美術老師,就永遠是個美術老師。我總是想讓孩子知道藝術就在他們身邊—以線條、顏色、形狀這些最基本的元素呈現。我從注意到「自然界所有的東西基本上就是由線條構成的」這件事來著手思考這本書,當本書出版社Blue Apple閱讀我的手稿時,他們建議我不要只把重心放在自然物上,而應該也加入其它類型的東西。我希望孩子拿到本書時能發現線條是有趣且令人興奮的,而且能夠察覺出他們周遭各種各樣的線條。Steve Wilson的插畫棒極了,他賦予了這些線條我所期望呈現的那種生命力與特性。

如同《Lines that Wiggle》在最後一頁說的:“Lines are everywhere you look, find some lines not in this book!”(線條隨處可見,找出不在這本書裡的線條吧!)這正是讓孩子往前一步的最好邀請!成人可多引導孩子觀察、發表、表現各種具象及抽象的線條。這本書能讓成人跟孩子可以很安全地進入藝術的世界,一起談論這些線條,以及這些線條如何被書寫、排列,以完美地跟圖畫融合在一塊,呈現出文字所敘述的感覺等等議題。

「形狀」遊戲

.《Find the circle》、《Find the triangle》、《Find the square》、《Find the line》 (2016)

Author:Britta Teckentrup

Britta Teckentrup是暢銷童書《The odd one out》的作者,這一套四本的形狀圖畫書(包含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線條)是她於2016年春天才剛出版的新書,這一套書看似跟過往的形狀圖畫書並無兩樣,為什麼要特別推薦呢?

因為這套書不只介紹了各種形狀,還在每一本書中納入了「前後順序」的概念,這兩項分別為幼兒數學中的「圖形空間概念」及「邏輯關係概念」。每一本書的每一個跨頁都是一個由該形狀構成的物品或景象,例如在《Find the square》中依序出現的是玩具卡車、堆疊起來的積木、人行地磚、窗戶、狗屋、機器人、紙箱……等等,而每一頁出現的物件會同時變成一個小圖示出現在書本的左上角,並依次累進;第一頁是玩具卡車的小圖示,到了第二頁就是玩具卡車與堆疊起來的積木的小圖示,這提示了孩子「先出現什麼,再出現什麼」的次序性。藉由這種方式,Britta Teckentrup讓物件之間的先來後到更為突出,在共讀完整個故事後也可以利用這個圖畫訊息去回顧整個故事,或者問問孩子:什麼東西出現在什麼東西的前面/後面?OO在XX的後面嗎?你用什麼方法記得的?

▲圖片來源:藍依勤提供

本書另一個有趣點的是第一個出場的物品會持續在故事當中出現,在與孩子共讀時不妨先不要說破這些「隱藏版」訊息,讓小孩自行運用觀察力去找找看作者精心安排的線索。還有還有,雖然每一本書都在介紹一個特定的形狀,但是Britta Teckentrup可是有做「形狀的組合與分解」,例如切成半圓的西瓜以及由四片小正方形玻璃組成的大正方形窗戶。此外,這套書有硬頁書(board book)的型式可選擇,相當能承受小小孩可能不太溫柔的對待。

這一套書雖然在談形狀,但是在內文中並未直接提到任何一種形狀,例如《Find the circle》的其中一頁呈現了一個圓形鬧鐘,文字則寫著「早安!鈴~鈴~誰起床啦?」這或許是Britta Teckentrup將此系列作以”Find the…”命名之因,是一種帶著邀請的「你能不能找到……呢?」究竟小小讀者們能不能發現這些一一出現的物體含有哪些一再出現的形狀?就請大人們陪著小人兒來場找形狀的共讀之旅吧。

.《你有看到我的怪獸嗎?》(Have you seen my monster?) (2016)

Author:Steve Light(維京)

       

▲圖片來源:藍依勤提供

維京出版的《你有看到我的怪獸嗎?》是《你有看到我的龍嗎?》的姐妹作,前者談的是形狀,後者談的則是數字/數算。這本書跟其他的形狀圖畫書相當不同的是作者運用了黑白線條及彩色來對比突顯出不同的形狀,當頁面上唯有形狀被塗上了顏色時,讀者的視覺便能快速被這個重點訊息抓住,進而打開了討論的機會。這本書的蝴蝶頁是遊樂園的展開圖,依序列出小主角尋找怪獸途中所遇見的形狀;形狀與順序,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對了!這本書可以當作讀完Britta Teckentrup系列作的進階書。也可以與孩子比較一下兩本書呈現前後順序的手法,動動頭腦想一想:還有別的呈現方法嗎?為什麼他們各自要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現?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每一頁呈現一個新的形狀時都會將該形狀的名稱直接列出(例如「八邊形」、「平行四邊形」),成人可視孩子對形狀的認識與經驗來決定如何利用這些名稱提示,例如邀請孩子比較看看橢圓形跟圓形有什麼不一樣嗎?或是請孩子想想八邊形的名字怎麼來的?Steve Light在書中一共介紹了高達20種的形狀,有些甚至是成人平時都不見得會去注意、去談論的形狀,隨著書頁一頁一頁翻過,會讓人驚奇地想:「還有我沒想到的形狀啊?」

與孩子共讀完這本書後可以做些什麼呢?來看看這位小學老師與她的學生在讀完本書後進行的活動”Have you seen our principle?”(你有看到我們的校長嗎?),或許你也可以跟孩子利用生活環境中不同事物的形狀寫出這樣一個故事!

.《》(2016) 作者:林蔚婷 格林出版

      

▲圖片來源:取自格林繪本網 

  如果要我選出一本最「優美」的形狀圖畫書,我大概會毫不猶豫把票投給林蔚婷的《》,這本圖畫書中間做了挖洞設計,然後圍繞著這個一洞到底的圓來呈現不同情境下的「圓」。為什麼說這本書是我心目中最優美的形狀圖畫書?因為林蔚婷用了很詩意的語言來詮釋「圓」這個形狀。例如本書的第一頁左邊頁面是一顆太陽,右邊頁面則是一個慢慢在融化的雪人,林蔚婷並非直接說「圓是太陽/雪人」,而是以「圓說早安」及「圓說再見」來描繪這兩個「圓」,這整個跨頁的圖畫及文字又巧妙互相呼應,讓人忍不住細細品味起文圖交融的意境。她將站牌寫為「圓是等待」,將相機的鏡頭寫為「圓記憶、圓永恆」……等等,這些詩般的文字都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佩服起作者對各種「圓」的細膩解讀。

與年紀較大的幼兒共讀本書後可嘗試自己做一本形狀挖洞書,可以從圓形著手,接著再替換成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狀,鼓勵孩子一起動腦思考如何像林蔚婷一樣表達該形狀的意涵,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美力、語言表達能力……就能自然逐漸開展。

共讀後的小訣竅!

若是孩子在共讀這些形狀圖畫書後引發了對各種形狀的興趣,成人不妨鼓勵孩子多去注意各式各樣的線條、圓圈,以及所有孩子感興趣的形狀,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他們更注意生活裡各式各樣常見卻未曾細心留意的物件或景緻,也提供孩子盡情聯想的機會。而在孩子描述這些線條或是形狀的特質或功用時,他們也能進一步使用、精煉字彙,更準確地描繪或是比較他所察覺、發現的圖像訊息。

同時,成人也可借重各種類型的教玩具,例如樣式積木(pattern blocks)、七巧板(tangram)、Tegu磁性積木(Tegu magnetic wooden blocks)等來協助孩子對幾何概念的探索,並在陪伴孩子操作時鼓勵孩子去注意形狀的組成,並鼓勵他們談一談對形狀的感受,相信孩子慢慢就會發現形狀所帶來的趣味,並發現有如此多元的方式可以表現某一種形狀!

延伸閱讀:

觀察×組合×遊戲×想像 引導孩子探索生活中的「形狀」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適讀年齡:
全部年齡
0-6歲
收藏
Whitman, Candace/ Wilson, Steve (ILT)/Blue Apple Books
適讀年齡:0-6歲
A variety of monsters and other creatures demonstrate some of the di...
收藏
Teckentrup, Britta/Sterling Pub Co Inc
適讀年齡:0-6歲
收藏
Teckentrup, Britta/Sterling Pub Co Inc
適讀年齡:0-6歲
收藏
Teckentrup, Britta/Sterling Pub Co Inc
適讀年齡:0-6歲
收藏
Teckentrup, Britta/Sterling Pub Co Inc
適讀年齡:0-6歲
收藏
史提夫.萊特/維京
適讀年齡:0-6歲
收藏
史提夫.萊特/維京
適讀年齡:0-6歲
線條勾勒而成的奇想世界,一場精采無比的城市躲貓貓 「現在,從1數到20,就能找到牠。」 細緻的線稿風格,跟著主角悠遊城市,一起從1...
收藏
林蔚婷/格林文化
適讀年齡:0-6歲
一個自由發展的圓 一本想像力的玩具書 想像,是大腦的翅膀,要有無限的空間。 想像,是創意的積木,不必有固定答案。 本書以「圓」的想像貫徹...
相關書單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