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本聊科學的3大方法──劉淑雯的科學書單推薦 (16本)
主題分類:知識科普
推薦人:劉淑雯 南加州師範學院課程總監

劉淑雯老師提供

對於科普的書籍或是故事書,常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科普的故事書?」、「科普的書該如何入門?」、「可以怎麼進行互動?」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的繪本,可以聊出「科學味」!

一、 透過繪本,談科學概念(Reading Books, Talking Science)

兒童文學與科學之關係

兒童文學是科學的好朋友,彼此間存在著超強的友誼關係。因為科學,其實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科學與我們有著密切的關聯。而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除了可以談文學、哲學、語文或藝術,還會發現處處都有科學知識。如果還能和孩子一起讀出科學、數學、工程、科技與建築,會愈讀愈津津有味。

透過心智模式學科學概念

若我們將閱讀兒童文學的重點,著重於教導孩子科學的知識,孩子們只會記得片段或是支離破碎的科學知識或概念,所以我們需要科學的心智模式,當我們大腦裡有這些概念時,就能夠找到一些聯結,協助我們學習。而這種心智模式無論主題是什麼,他們都遵循著基本相同的實作方法(科學方法)和思考方式。

用七個跨科概念看世界

2018年自然領域課程綱要的制定受美國〈下一代科學標準〉(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以下簡稱NGSS)影響,NGSS提到的「用七個跨科概念的鏡頭來看待世界」的認知基模。

這七個跨科概念分別是:形態(pattern)、原因與影響/因果關係(cause and effect)、構造與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尺度(scale)、系統與系統模型(systems and system models)、能量與物質(energy and matter)與穩定與改變(stability and change)。可作為我們讀繪本談科學的心智模式參考。舉幾個在繪本中常見的科學概念來說明,例子如下:

1.繪本中貼近生活的「形態」概念:春、夏、秋、冬,就是一種pattern,這個科學的概念在生活中很常見!很生活化!在讀我特別偏愛的《Fall is not easy》這本繪本時,透過樹上葉子顏色的變化感受四季,尤其到了秋天,顏色多變的樹葉成了漢堡樹,讓人不禁莞爾。

2.跟著故事劇情思考「因果」概念:只要看到繪本的圖像或文字裡出現「因為……所以……」的句子,表示因果的概念出現了,存在著原因和影響。

3.從故事劇情思索「構造和功能」概念:《科學不思議2:尾巴大調查》的劇情設定中,有很大的篇幅討論尾巴的工作,其實就是探究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構造決定功能,協助孩子們看見構造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是讓他們發展和了解世界上的東西如何運作的關鍵步驟;另外《三隻山羊嘎啦嘎啦》,繪本中有出現一座橋,山羊過橋時,橋發出不同的「嘎啦嘎啦」聲音,也適合連結到此概念。

4.觀察繪本圖片的變化談「尺度」概念:《科學不思議1:昆蟲量體重》這本繪本中,主題談的是昆蟲重量(使用單位公克),正是科學概念中的「尺度」概念,閱讀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談談昆蟲,用「比較性」引導聊聊那些昆蟲感覺比較重?那些比較輕?閱讀後,可以和孩子進行討論,書中的圖片你注意到什麼,如果可能,帶孩子出門走走,觀察昆蟲,也來量一量。做一本屬於自己的昆蟲體重書;另外在《傑克與魔豆》這本繪本中也有尺度科學概念,在書中出現高度和大小等。

5.從規律的變化學習「系統與模型」概念:當繪本中有提到圖書館、動物園、花園……等,或是有一個完整的生態或建築,它就具有系統的概念,從這樣的系統中,觀察到某一個規律,這讓我想起《小房子》

6.一句對話也能探討「能量和物質」概念:《野獸國》一書中提到:「飯啊!還熱著呢!」,其實就可以討論能量裡的熱能。

7.透過閱讀故事,發現「穩定與改變」概念:瑞秋‧卡爾森與她的改變世界的書可以「談穩定與改變」。其實,在國小中年級某一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有這麼一課─〈發現微生物的人〉,除了課文之外,能閱讀傳記繪本了解研究台灣黑熊之母,而在自然課剛好討論瀕臨絕種的動物臺灣黑熊,加上補充閱讀教材,可安排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動物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的穩定與改變。

二、 用繪本聊科學的三個方法─分類、預測、提問

上述已說明,在繪本中常見的幾個科學概念。當我們在閱讀繪本時,可以先透過觀察繪本中圖片的變化、了解故事的發展,再以「分類」、「預測」和「提問」這三個方法來聊繪本中的科學。

1.分類:《冬芽合唱團》一書來說,在這本繪本中,從一顆樹的小芽開始,出現對話並觀察圖片,然後會看到春、夏、秋、冬,這是分類。這時可以繼續問問孩子觀察到生活中有那些型態,是如何分類的。

2.預測:接續《冬芽合唱團》一書,春之後會是什麼呢?你為什麼這樣想。當然還有許多可預測書,非常適合跟孩子討論,例如以艾瑞‧卡爾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你看到我的貓嗎?》《袋鼠也有媽媽嗎?》《好忙的蜘蛛》《好餓的毛毛蟲》

3.提問:還有,《冬芽合唱團》這本書也可以討論構造與功能。在繪本中以芽來說,它對於樹,是什麼樣的構造與功能呢?當然可以把樹探討的概念放大至森林裡,再放大至生態中,芽對於這些環境,又有什麼樣的構造與功能呢?而構造與功能的概念,當然不只侷限於植物,還有動物,例如《小紅嘴鳥的奇幻飛行》可以搭配圖鑑《自然世界:奇特鳥嘴》討論。

三、聊出科學味,玩出科學腦

故事裡藏著「因果」概念

繪本中所提及的因果關係,其實就是故事的原因和影響,只是有些繪本的主題會把因果關係放在人物上、有些則是放在風車、或是放在一個橋樑上。

聊出科學思維,就從觀察繪本的細節開始

繪本中,會出現因果關係。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們預測故事的發展和提問呢?因果推論是科學思維中,最容易找到的一個類型,很好上手。例如,在引導安東尼‧布朗所著作的《我爸爸》這本繪本,除了討論家人與親情,可以試著提問為什麼我爸爸會穿著睡衣出現在什麼場合?而這一頁和下一頁是因為什麼這樣連結?

故事中又使用什麼樣的一個象徵在貫穿整個主題呢?像是《馭風逐夢的男孩:威廉‧坎寬巴》,以談論環境與生態的議題貫穿整個主題。

用繪本談科學概念,除了引導和提問之外,還需要透過一些引導探究的活動,才能更深究繪本中的科學概念。

延伸閱讀:

簡單6步驟,幫助孩子愛上科學

碰到知識類的書,孩子就興趣缺缺?透過繪本輕鬆玩科學──動物篇

碰到知識類的書,孩子就興趣缺缺?透過繪本輕鬆玩科學──人體篇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科學書籍?家長一定要知道的四大注意事項

誰說科普書不能當床邊故事?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適讀年齡:
全部年齡
0-6歲
7-12歲
收藏
亞嘉特.德摩/親子天下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超驚奇的探險之旅「德國最美麗的書」獎作品運用一把神奇小紅鏡由平面透視立體,從靜態翻轉動態在頁與頁間搜尋千萬細節俯拾皆是令人驚嘆的設計帶給...
收藏
國松俊英/人類文化
適讀年齡:7-12歲
從水裡游的鴨子,到盤旋在空中的老鷹,牠們有著各式各樣的鳥嘴,透過精細的插畫,帶你親眼目睹鳥類是如何巧妙使用鳥嘴過生活。 不管是長長的嘴...
收藏
安東尼布朗/格林文化
適讀年齡:7-12歲
這是我爸爸,他是的很酷。他什麼都不怕,連大野狼都嚇不倒他。他一跳可以飛過月亮,還會走鋼索(而且不會掉下來),他敢和巨人摔角,參加爸親運動...
收藏
威廉‧坎寬巴/維京
適讀年齡:7-12歲
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可以當英雄。威廉.坎寬巴住在非洲馬拉威,他住的地區在他十四歲那年,飽受乾旱的肆虐,他的村莊因此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威廉...
相關書單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