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 作者:李宜蓁
遇到不適任教師,過去教育體系總被詬病「師師相護」。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接受專訪表示,肯定絕大多數老師熱心教學,但教部已開始啟動「專審會」機制,輔助不適任教師處理流程,希望不再有學生受害。
-
2018-04 作者:李宜蓁
孩子在學校似乎總是被老師「特別對待」,但又擔心孩子在老師手上,憤怒、心急卻又感到溝通無門嗎?比起訴諸媒體、社群網站,家長或許能有更周全的辦法。
-
2017-11 作者:曾世杰
沒有人想成為不適任教師。保持開放的心胸,在專業上不恥下問,才能往好老師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
2017-07 作者:曾世杰
有關教師的解聘、停聘或不續聘,是由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決議,且程序繁複磨人,有時校長主任都換人了,不適任教師還在。
-
2017-06 作者:王韻齡
今年暑假,多場教師自主性研習同時展開,規模有大有小,特別的是,從發起人到參加者,個個充滿熱情與期待,彷彿等了一整年。教育部鼓勵教師自主揪團研習,還將推動初任教師輔導制度,全力為第一線教師增能。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教師增能計畫。
-
2017-05 作者:王韻齡
「每個學生心裡,都會永遠記得一位老師,但可能是感念,也可能是夢魘。」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邱乾國出身偏鄉,考上建中,至今仍感念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好老師。最近「狼師」事件讓他覺得心痛,認為制度若改善,能挽救更多學生。
-
2015-11 作者:編輯部
公立國中小學承載了全台九成以上孩子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但教學現場的弱勢生逐年增加,讓教學與師資都面臨著挑戰。《親子天下》調查發現,公校弱勢生的比例增加,挑戰教師專業,而且有超過八成教師認為目前教育環境無法激勵願意付出的老師。
-
2015-11 作者:張瀞文
制度的不友善會消磨教師的熱情與理想,別讓制度成為讓老師綁手綁腳的元凶。
-
2015-01 作者:李宇欣
「『人』本是人生的目的、不是工具」,孩子雖然是我生的,但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的人生,也沒有資格用完美主義的尺來衡量他的每一個行為,因為孩子是單獨的個體,不附屬於我,不能用「工具」的心態來要求他。
-
2014-09 作者:張瀞文
回顧教育改革二十年歷史,我們會看見當前國中小教育樣貌如何被形塑出來,也會發現教改以來,往往政策與多數家長期待仍有落差,而造成許多衝突。
-
2014-09 作者:何琦瑜、王韻齡
「我真的覺得非常有趣,兩個星期之前,我對十二年國教完全沒有接觸,我女兒都已經結婚了!」上任不到兩週的新任教育部部長吳思華,一上任就成為新聞焦點,十二年國教的每一個議題都像地雷:續招的紛擾、明年分發方式的爭議與衝突,不管新任部長有沒有進入狀況,都要概括承受。
-
2014-03 作者:王韻齡
桃竹苗地區夾在競爭激烈的基北區和中彰投區之間,過往有不少學生越區就讀,本地私校為求生存,只好卯足全力,靠著高升學率把學生留下。
-
2013-11 作者:張益勤
教育部首創「初任教師研習」,讓教師「預習」各種疑難雜症,但是為什麼這項「美意」效果不如預期?
-
2013-05 作者:楊鎮宇
教改教改,當多數人把教改鎖定在孩子身上,屏東縣卻做到把每一個老師帶上來的改革,顏慶祥以政策引導學校、老師改變,讓資源並不豐厚的屏東縣,有些新氣象。
-
2013-05 作者:甘平治
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TFA),以招攬常春藤名校的畢業生到師資不足的公立學校服務聞名。立意良好的計畫,為何最後無法解決問題?
-
2013-01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然而實際觀察國內的教育現場,卻是老教師不退休、流浪教師創新高,20年內恐將成為嚴重的問題。
-
2012-10 作者:胡清暉、李明賢
行政院會昨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將中小學教師評鑑正式入法,約二十萬名中小學教師必須接受四年一次的評鑑,如果未通過,且無法限期改善,可能面臨解聘或不續聘的處分,最快明年上路。
-
2011-12 作者:林志成
政府釋出教育利多!馬英九總統昨宣布,明年元月起國中小及幼稚園老師課稅後,導師費從每月二千元增加到三千元,後年再加碼提高到四千元,逾十萬導師受惠...
-
2011-11 作者:許芳菊
從對老師畢恭畢敬的年代,到如今,大家都可以挑剔老師的不是,
是老師變了還是家長變了?親師關係為何愈來愈緊張?
-
2011-10 作者:何琦瑜
「親師大戰」是我從創刊以來,一直想要討論的議題。因為親師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已經不是個別家長的「怪獸化」,或是個別教師的不適任,而是教育體系出了問題,「制度殺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