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孩子的 ADHD 特質常被討論,卻較少聽到這些孩子成年後的消息。記者訪問了幾位 ADHD 成人的故事後,才知道即使長大成人,為了符合社會規則,他們仍全力以赴與 ADHD 特質共處,才能獨立生活、讓生命開花茁壯。
-
2019-11 作者:臺灣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
玩積木,不是要求孩子組裝能力強不強,而是在成品玩具氾濫及3C產品橫行下,能提供孩子一個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中,親自動手做的素材,透過生活的觀察與經驗,進行探索與操作,培養主動學習及能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
2019-11 作者:筋肉媽媽
在婚禮的誓言中,說好要不離不棄、攜手照顧、一起共度艱困與歡樂一生時,很難體悟,這簡單的幾句話,原來需要經過這麼多的眼淚與心碎、破壞撕裂與重新建構,才可能夫妻攜手到白頭。
-
2019-10 作者:王韻齡
今年最受曯目的國片《返校》,女主角王淨以不同作品先後入圍本屆金鐘、金馬獎,無疑是一顆最閃亮的新星。早熟且略帶憂鬱氣質,隱藏在陽光燦爛的笑容背後,21歲王淨經歷過父母離異、當小留學生、被同學孤立、看心理醫生種種多層次人生,或許正是她可以勝任這樣高難度角色...
-
2019-10 作者:親子天下
十歲的吳比,拿下寶可夢世界大賽兒童組冠軍。為何他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佳績呢?除了大九歲的哥哥吳震是最佳教練,媽媽羅茵如從不強迫孩子們在功課上追第一名,她相信人生就像一場遊戲,只要孩子有興趣去玩、去嘗試,往往能無意間開出一朵美麗的花,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
-
2019-10 作者:曾多聞
為什麼少年比成人更容易焦慮及憂鬱呢?雖然他們的負擔不會比成人大,但是他們的心智也還沒有成熟,不容易看得長遠,面對同樣的壞消息,少年比成人更容易感到沮喪。專家提出6個方法,談談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在陰霾中看見曙光。
-
2019-10 作者:游昊耘
家長都會擔心孩子電動打上癮,但家裡出了寶可夢世界冠軍的媽媽羅茵如卻不打算把「孩子太愛玩遊戲」當成煩惱。她從遊戲中發現兒子英文變好、碰上挫折沒那麼難過,原來遊戲也可以是快樂學習的一種方式。
-
2019-10 作者:曾多聞
孩子在3歲以前有記憶嗎?專家說,雖然孩子沒有辦法很清楚地回憶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但這段期間的體驗和感受,會悄悄影響他們一輩子。
-
2019-09 作者:郭珮甄
科技與生活教育結合?偏鄉學校又該如何經營,利用在地資源培養學生的在地關懷與國際視野?20多年的教育生涯只奉獻在兩所偏鄉學校的黃仲平,營造多元探索的環境,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進而找到自己的夢想。
-
2019-09 作者:葉嘉青
好的橋梁書的文本非常重要,須依照大班到小學低年級學童的發展與經驗來調整內容與語氣,以引起孩子的共鳴……
-
2019-09 作者:王韻齡
趕在8月最後一天,大學招生聯合會公布了「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從招聯會首頁連結,即可依學校及系別點選查詢,協助高一生和家長更了解,大學各校系最看重的是哪些表現?
-
2019-08 作者:賓靜蓀、李京諭
一○八課綱上路,大學選才、課程設計也在改變。愈來愈多頂大不只看重學生成績,來看「台成清交」如何選才、育才?
-
2019-08 作者:賓靜蓀
在美國,已有一千多所、近四分之一大學,招生時不強制要求學生提供SAT、ACT測驗成績,他們更看重整體評估,以及學生是否能關懷他人。
-
2019-08 作者:鄧惠文
大眾對名人婚姻的討論,反映出自身的恐懼與焦慮;而會有這些擔憂,背後都出自同一個原因。
-
2019-08 作者:羅勃‧伯恩斯坦、瑪麗‧朗古蘭
你的孩子是過度依賴的媽寶、還是一見到父母就跑?《適度依賴》一書指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建立健康的依賴關係,引導孩子既能獨立自主,也能在遇到困難時勇於求助、適度依賴。
-
2019-08 作者:曾多聞
說到暑假,有一件事就是兄弟姊妹多了很多相處的時間。有時候手足相處時間越多,感情越好;有時候則相反。手足關係會影響家長的情緒;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手足關係。手足為何衝突,家長又可以如何幫助兄弟姊妹維持和睦關係?
-
2019-07 作者:林靖軒
大忠國小推行「書藝山水」特色課程已逾二十年,從推動硬筆書法,到帶領孩子親近山水。以美感教育制治校多年之後,孩子心中的偶像不再只是周杰倫,還有王羲之。
-
2019-07 作者:駱以軍
作家駱以軍看到個性內向的大兒子,在轉班的第一天,因與同學陌生而感到挫折,他反思自己與太太在成長過程中,面對「新環境」的經驗:不論轉學或是轉班,孩子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更是裡面複雜的人際關係。而這樣的經歷,多少也影響了成人後的性格發展。
-
2019-07 作者:丘嘉慧、曹亞倫
STEAM 的學習其實可以存在每天生活中。當幼兒去探索、獲得發現;最後把這發現應用在生活、解決問題──就是 STEAM 學習。為了達成這個學習過程,家長可以在幼兒遊戲時或與其互動中,藉由提示(引起注意)、提問(引發思考)、示範(提供模仿機會)、討論(協...
-
2019-07 作者:莫茲婷
家裡每次講到孩子的課業時,不知怎麼會變成夫妻之間的大戰嗎?很有可能傳統教育方式—「黑臉」與「白臉」失效了。這時不妨父母倆人先坐下來好好溝通,修復夫妻之間的共識後,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