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周妤靜、李宥妍、李獻儀、劉亦淳
國中生和國小生使用手機直播 App 人數快速增加中,「安安主播,請問妳今年幾歲?」「我14歲,還在念某某國中。大家可以問我青春期有關問題。」你知道孩子打開手機在做什麼嗎?愈來愈多中小學生接觸直播平台,甚至成為直播主,有什麼風險又有什麼機會?
-
2019-10 作者:羅怡君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每年失蹤孩子約有上萬人,「離家出走」占了約七成;其中14∼16歲青少年為大宗,12歲以下的數據也逐年上升。那麼看似平和溫順、照著生活步調走的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多少孩子身在家中卻不時浮出離家出走的念頭?又是什麼讓孩子下了決心?
-
2019-09 作者:親子天下
-
2019-09 作者:李佩璇
921地震當年,小志和妹妹都是小嬰兒,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就失去爸媽了。20年來即使回頭望,也只有一片霧茫茫,對小志來說,過去的死別雖有重量,他更想帶著家人的愛和期待,看向未來。
-
2019-09 作者:李佩璇
921地震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今年36歲、當年才高二的小緁,卻在這場天災中失去了爸媽和姊姊。失親的傷痕不時隱隱作痛,20年後,已經結婚生子的她,從孩子和丈夫全心的信任和愛中,找到復原的力量。
-
2019-09 作者:黃怡菁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一場芮氏規模7.3級、威力相當於44.7顆廣島原子彈的百年大地震,在台灣震毀了無數個幸福家庭,並造成134位兒少一夕之間失去親人,這就是921大地震。20年過去,悲痛所帶來的「餘震」雖仍不時發作,但有一群人,多年來持...
-
2019-07 作者:黃怡菁
使用社群媒體和他人互動已成現代人的日常,但社群媒體除了便利和即時外,亦隱含著隱私界線模糊、網路霸凌以及不當內容瘋傳的危機。兒童福利聯盟所做的 「2019 年兒少社群軟體使用調查報告」,已有8成11-14歲孩子擁有手機,但根據填寫問卷的孩童反饋發現,僅1...
-
2019-05 作者:李佩璇
台灣總生育率連續4年下滑,國際排名常落在後段班,政府大力催生並推出托育補助。為什麼大家不想生?兒福聯盟調查9,706位20~44歲女性的生育意願,結果顯示,除沉重的育兒勞務負擔外,房價高、社會對母職的刻板印象、企業友善程度、經濟負擔等,都是年輕女性不願...
-
2019-05 作者:賓靜蓀
兒醫工作是關照寶寶健康,為何開始推廣親子共讀?他們有感於寶寶三歲前的腦部發展就完成八○%,而親子共讀有益寶寶大腦、語言和情緒發展。特別在偏鄉,透過醫護推廣,更能幫助弱勢小孩學習。
-
2019-05 作者:許家齊
台灣中小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甚高,溝通管教上相對困難,孩子擁有手機後衍生的諸多問題,家長和學校怎麼看?
-
2019-05 作者:許家齊
台灣中小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甚高,溝通管教上相對困難,孩子擁有手機後衍伸的諸多問題,家長和學校怎麼看?
-
2019-01 作者:蘇岱崙、林依潔
2019年才剛開始,已經發生多起家暴虐童案。有家長關心泡奶要用幾度的水溫才好,也有大人因為小孩哭鬧、「卡到陰」,狠心虐打孩子而亡。究竟該怎麼接住這些缺乏關照、支持的風險家庭,不再看到被無辜犧牲的小生命?
-
2019-01 作者:李佩璇
兒福聯盟「2018台灣校園霸凌防治現況調查」發現近7成孩子有接觸校園霸凌的經驗。許多旁觀者認為「只是開玩笑而已」,輕忽霸凌造成的傷害。愛心大使炎亞綸也分享他國中被霸凌3年的痛苦回憶。
-
2018-10 作者:李佩璇
兒福聯盟針對5至8年級學童的最新調查顯示,仍有1/3孩子過去半年曾被體罰,且不分家庭社經地位。被體罰過的孩子,有較高比例認同「有人打我,我會打回去」、「出手教訓討厭的人,我會很高興」等「暴力解決」方式,令人擔憂。
-
2018-09 作者:黃敦晴
父母擔心孩子交不到朋友,但更擔心他們交到壞朋友、或是父母不喜歡的朋友!怎麼跟孩子溝通,不過分干預,又能幫助他們擇友?尤其是面對青少年,怎麼避免孩子交友不慎,誤入歧途?
-
2018-09 作者:黃敦晴
開學了,開始有人頭痛、肚子痛,想請病假或到健康中心求救,但就是找不到病因。別懷疑,這時候,有可能是壓力或焦慮引發的心理問題,在美國,連學校、校護也開始提高警覺與專業,一起幫助孩子。
-
2018-08 作者:林胤斈
「課業」也是小孩和大人兩代的共同煩惱,但孩子擔憂的是考不好被處罰、被安排太多才藝課、功課太多寫不完等,家長卻期待「孩子更進步」......
-
2018-07 作者:中華電信
科技翻轉學習,如何讓孩子輕鬆擁抱數位能力、探索世界,又同時不受網路色情暴力資訊誤導?
-
2018-03 作者:李宜蓁
惡保母把嬰兒當沙包丟、抓頭撞牆;幼教老師塞飯虐打5歲女童長達兩年……托育機構虐童監視器影片近來於整點新聞一再重播,讓人看了既憤怒又恐慌。
-
2018-02 作者:陳鴻彬(小彬老師)
藝人宥勝在臉書分享他因為女兒不收玩具,讓女兒承受卡片被爸爸撕毀、丟棄的後果,引起熱議。雖然宥勝事後又補充了完整的前因後果,然而他過去受訪曾說過「華人小孩需要被揍」言論,又被掀出瘋傳。心理師、資深輔導老師陳鴻彬認為,先不評斷是非,網友熱議背後觸動的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