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吳念真
青少年憂鬱與心理健康逐漸受到重視,當你的孩子或是親友陷入憂鬱困境,該如何面對?「願意接近就會有解決以及共存、共處的可能和方法。」知名導演吳念真在《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新書推薦序中寫道。以自身曾陷入憂鬱症的經歷,說出「理解」的重要:是為了...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孩子的 ADHD 特質常被討論,卻較少聽到這些孩子成年後的消息。記者訪問了幾位 ADHD 成人的故事後,才知道即使長大成人,為了符合社會規則,他們仍全力以赴與 ADHD 特質共處,才能獨立生活、讓生命開花茁壯。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7年級生的吳迺慧,在當年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詞還不為人知時,在老師和家長的理解下,就評估後確診,也因為老師的溫暖關懷,使她立志從事幼教幫助和她一樣的孩子,她從自身經驗分享,無論孩子或家長,與 ADHD 特質共處是一輩子的功課。
-
2019-10 作者:蘇岱崙
育兒辛苦嗎?肯定是的。兩位請親職假瑞典爸爸的現身說法,為什麼育兒再辛苦,他們還是願意請親職假陪伴小孩。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今年30歲的蔡金川(Allen)從青少年時,就飽受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所苦。雖然高中就開始求助專業,但一直未能診斷出他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導致 Allen 大學讀了3次、被師長誤解為「懶惰、不努力」,人生更幾度陷入憂鬱症。直到26歲被確診為...
-
2019-09 作者:李佩璇
35歲的臨床心理師蔡百祥,在專業上幫助 ADHD 的孩子,在心態上也能感同身受,「我自己就有 ADHD 特質,很能理解孩子的困難。」而在他的童年中,滿是衝突的親子關係讓他受傷,因此面對擔心 ADHD 孩子長大後生活的家長,蔡百祥強調:「親子關係好,AD...
-
2019-09 作者:蘇岱崙
愈來愈多父親參與育兒,研究發現,爸爸參與育兒和家務,另一半幸福感更提升。9月21、22日在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有一場特別的爸爸育兒攝影展,呈現瑞典、台灣兩地的爸爸育兒樣貌。
-
2019-09 作者:親子天下社群中心 王子寧
Dr. Justin Coulson有6名孩子,全都是女兒。他在一場演講中分享生活實例,想告訴也正在育兒、教養路上努力的父母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關係,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自主權」,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領導能力。
-
2019-09 作者:金芝惠
為人父母,我們難免因為想糾正孩子、過於急切而生氣,若是擔心傷了孩子而不敢生氣,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成長,也會失去做為父母的管教效能。韓國育兒教練金芝惠提出3個建議,讓父母能不傷人又有效的管教孩子。
-
2019-08 作者:黃維德
大學剛畢業沒多久,自由作家瓊斯(Anne Roderique-Jones)就決定結婚,她分享與老公奈特15年的婚姻生活中,學到的體驗與心得。
-
2019-08 作者:李佩璇
面對自閉症哥哥在垃圾推撿東西、不順他的意就生氣,兒時覺得哥哥跟別人「不一樣」,卻總能獲得家人的特別關注,讓馬來西亞電影導演郭修篆覺得父母偏心,並以叛逆行為回應內心不滿。直到長大因現實所迫,必須跟哥哥單獨生活,才發現他不同的行為下,藏著最真的靈魂。
-
2019-08 作者:黃敦晴
老是聽不懂孩子在講的歌手、樂團是誰?想不通他們在追的明星有什麼好看?其實,孩子也不知道,爸媽為什麼喜歡那些老電影、老音樂。在美國,一群父母跟青少年們一起參加音樂盛會,共同體驗彼此喜歡的音樂調調,還發現意外收穫!
-
2019-07 作者:李姿萱
夢想城鄉協助經濟弱勢者的行動就如同奉茶般,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蘊藏的傾聽和關懷,編織了一張人際網絡,讓他們在面對生命困境時,能有勇氣和資源再站起來。
-
2019-07 作者:黃敦晴
把正課用來讀小說,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中小學用小說當教科書,讓孩子不只學到文學與藝術,還學到同理心、批判思考、科技運用和問題解決能力。這跟台灣108課綱中,語文領域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不謀而合!
-
2019-07 作者:黃敦晴
數學愈來愈重要,但也有人看到數學就頭痛,以為「沒有天分」而放棄數學。這麼一來,遭殃的不是成績,而是錯過一輩子的機會。幸好,哈佛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已經證實,數學腦是可以鍛鍊的……
-
2019-06 作者:黃怡菁
研究已指出目睹家暴,將對孩童身心靈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延續到成年。大人該如何看見家暴目睹兒身上「看不見」的傷痛呢?
-
2019-06 作者:黃敦晴
誰說暑假一定要帶孩子遠遊!太忙、太熱、太貴、到處人擠人、不知從何規劃起?美國人正悄悄地用staycation代替vacation,不用出遠門,也能有度假fu。
-
2019-05 作者:楊若晨
由國家兩廳院發起的「館館好朋友」親子活動平台,串連7大館所,每個月輪番推出不同的親子主題活動,從人文藝術到自然科學,打破過去的看展模式,要當父母與孩子的玩樂好朋友。
-
2019-05 作者:雷雅淇
人們很早就在仰望星空,或許這就是人類最早對於自然的觀察吧!而逐漸的,透過科學家的追尋,我們從星空中逐漸知道了宇宙的誕生,構成你我的分子是如何而來的,這是我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了...
-
2019-05 作者:蘇逸涵
「『牆』就代表了『限制』。」回憶起童年對小學的記憶充滿了牆,甚至操場也被圍牆圈起,「難道學習就一定要被關起來嗎?」美感怎麼教?柏成設計創辦人夫婦選擇改建舊屋,幫孩子打造自己的天空,他們又想怎麼改造台灣的中小學校園?讓美感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