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 作者:王韻齡
桃園市龍潭國中數學老師林玉君,擅長瑜珈、身段柔軟,她的教學也同樣靈活多變,不但能讓國中七到九年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打瞌睡,還願意做課前預習、從應用題中抓出關鍵字,做成表格解題,數學力大幅提升。.
-
2018-10 作者:楊臨風
洋蔥數學執行長楊臨風,畢業於英國伊頓中學、哈佛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後沒有走在社會期待的人生勝利組應走的路上,而是帶著公益的情懷,利用科技改變中國的教育。他創辦了洋蔥數學,讓孩子藉由科技愛上學習。
-
2018-09 作者:許家齊
謝宗霖的數學課不斷切換活動:分組討論、寫小白板、上台發表….這些是他向其他老師「取經」後,微調出適合自己班上學生的學習方式,助學生適性而學,不再畏懼數學。
-
2018-03 作者:陳雅慧、王韻齡
別以為實驗教育只是在幫孩子選學校,考慮選擇實驗教育時,也是父母自己人生實驗的開始,十二個問題,幫助家長確認是否該走這條路。
-
2018-03 作者:程遠茜
蒙氏學校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環境看不到傳統教室排列整齊的桌椅,而是布置得像家一樣的教室。蒙式教育混齡也不分科,強調以有目的的「工作」。
-
2018-03 作者:許家齊
北市芳和國中將轉型實驗學校,備受外界矚目。一群平均四十二歲的老師和一位新上任的校長,如何迎戰這場公校轉型大冒險?
-
2017-12 作者:許家齊
台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芳和國中的發展,備受外界矚目。一群平均42歲的老鳥老師和一位新上任的校長,如何迎戰這場公校轉型大冒險?
-
2017-06 作者:程遠茜
近年創客、動手做成為教育教養旋風詞,不少家長甚至問起「如何補Maker(創客)」。新北市積穗國小曾俊夫長年帶著一批批孩子,突破動手做科技表象,找到創客價值和內涵。
-
2015-09 作者:何耿旭
堅信「只要認為是對的,就會努力去做」的何耿旭,單車環島,以證明「體弱也能完成目標」;同樣的,在翻轉數學也不遺餘力,隨時開放教室,在研習營毫不藏私分享祕訣,帶學員老師們體驗「分組合作」,以培養班級中「高手負責指導小師父,大師父負責指導徒弟」的互助關係,幫...
-
2015-09 作者:李貞慧
你或許不知道李貞慧,但說到「水瓶面面」,在英文繪本界,可就赫赫有名了。以「水瓶面面」行走江湖的李貞慧熱愛繪本,蒐集各國繪本多到開立工作室,邀請名家來演講。這位繪本珍藏家教授英文時,更會拿出絕活來幫助孩子掌握真實語境。
-
2015-03 作者:陳立、張甄薇
教書一輩子,陳立曾以他教出最多考上台大的學生人數為傲,但事後卻發覺,他的學生一個個成為各校頂尖的博士級教授,他卻一直是個大學畢業生;他也曾以自己白手創立全台最大補教事業為傲,事後才發覺,家長或學生們除了在大考後張貼榮譽榜時,對他表示感謝,卻各自遠走高飛...
-
2015-03 作者:王韻齡
八年級的孩子面對抽象的文法時,理解是最大的難題。此時若能善用繪本,父母、同儕一起學,並創造使用英語的機會,自然能克服對文法魔王的恐懼感。
-
2015-03 作者:李宜蓁
儘管任教於台北市,明道國小英語教師蘇照雅仍深刻感受到英語的學習差異。但透過數位助教、分組學習,學生都能於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
2015-03 作者:王韻齡
面對英語不是專長的體育班生,高雄市右昌國中英語教師林健豐運用作業減量、合作學習翻轉教學,讓體育班的學生在英語的賽場上不再放棄,學出自信心。
-
2015-02 作者:薛雅菁
以翻轉教室與行動學習為理念的生活實踐自學團體,包括生活實踐、公共性教育與全域境教三大核心價值,讓學生不只是在教室裡頭死讀書、讀死書。
-
2015-02 作者:李政青
透過學生之間彼此互動學習,蒙特梭利建構了一套與眾不同的讀書系統。這樣的學習方式,自己才是主導,從被動變為主動,一定事半功倍。
-
2015-02 作者:朱悅音
每學期與澳洲定期舉辦國際海外交流、寒暑假也舉辦全英語營,建臺中學國中部在外語投注的心力還不止這些!年度的英語教學發表會更是大家切磋學習的好機會!課外活動一樣多采多姿,極具挑戰的百岳登山營也讓孩子們成就感十足。
-
2015-02 作者:薛雅菁
學習一定要在教室裡頭嗎?生活實踐自學團體就是以翻轉教室與行動學習為理念,由老師來擔任如教練的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
2014-10 作者:戴逸群
通過巧妙的分組方式,創造小組内合作,同時團隊間競爭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思考,互助成長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
2014-09 作者:張瀞文
坪林國中發揮小校小班的優勢,幾乎每個科目都採分組學習,老師也能對每個學生訂下客製化的學習任務,讓孩子樂於挑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