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 作者:黃敦晴
對大多數父母而言,13歲還是個孩子,很多事都要經過父母同意才能做。但是在網路上,業者卻把他們直接當成大人對待。美國正要立法檢討,改變這不合理的規定。暑假期間,家長多半擔心小孩黏在網路、手機上的時間大幅延長。面對在網路上已經被當成大人的青少年,父母該怎麼...
-
2019-05 作者:黃敦晴
覺得孩子老是慢半拍、少一根筋、讓人擔心能否獨立嗎?他可能不是慢,而是大器晚成。人腦的發育本來就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怎麼在孩子看起來比較慢的歲月,讓他順勢發展,累積未來爆發的底蘊,別讓心急扼殺了他的未來!
-
2019-04 作者:丹娜.蘇斯金
美國「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丹娜‧蘇斯金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表示:「科學研究發現,當小孩與父母的互動,家長是以『不要』、『結束』、『停止』等命令句開始時,這對孩子的發展會產生強大的抑制效應。」
-
2018-11 作者:卡提雅‧塞德、丹妮耶拉‧葛拉夫
現代親子關係強調孩子的意願、彼此配合而非逼迫,假如遇到孩子玩到不想回家、違背說好的約定,父母能不能「強迫」?究竟讓孩子能夠選擇,跟必須違背孩子意願的那條界線,是什麼?
-
2018-09 作者:曾多聞
家長們常常討論:處罰與獎勵,何者更有效?新書《Now Say This》(暫譯:現在這樣說)的作者指出,這根本不是問題。有效的教養不是處罰也不是獎勵,不是要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教他們理解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
2018-03 作者:陳念怡
英國調查發現,由於過度使用3C產品,愈來愈多的孩子上了小學後,小手指肌肉無力,靈活度不如10年前,甚至出現書寫困難。若能從小累積手指操作經驗,鍛鍊精細動作,不但有助於認知思考,也可以為孩子培養決勝未來的能力。
-
2018-01 作者: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
當你感到有壓力,或者發現親子關係觸及過去未解決的問題時,你的思維會停擺,缺乏變通,這種情況稱為「低層次處理模式」。只有反思問題的根源,才可以增進自我了解,幫助我們減少進入低層次路徑的可能性。
-
2018-01 作者: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
低層次路徑會挑戰我們的教養能力。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父母的思考和行為產生混亂,進而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出現情緒化和不可預期的反應,甚至可能在無意中讓孩子心生恐懼和困惑。
-
2017-10 作者:克莉絲堤‧古德溫
體能活動對孩子大腦發展有絕對的影響,一個孩子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翻滾、搖擺與翻跟斗,通常不會發展出很好的平衡感,長大就更難好好的坐在地板以及教室的椅子上。專家依據兒童年齡分享適合的體能活動,久坐的指導原則。
-
2017-10 作者:田育瑄
人不輕狂枉少年,但自信心爆棚的青少年卻老是壓抑不了衝動;身為過來人的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幫助青少年培養良好的判斷力?
-
2017-08 作者:曾多聞
開學了,很多爸爸媽媽們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時間、不用再為孩子安排去處、活動了!但為什麼要有寒暑假呢?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全年無休的學習不利成長中的大腦發育。
-
2017-06 作者:劉軒
你或孩子常常拖拖拉拉嗎?明知拖拉無濟於事,不過「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大誤!該做的從來不會消失,有什麼有用省錢的工具可以讓自己安定下來認分工作呢﹖善用「番茄鐘工作法」,專家掛保證!
-
2017-04 作者:蘇明進
看牙,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魘,若還得帶小孩看牙,就更挑戰了。且看教學身經百戰的老ㄙㄨ老師,如何迎戰一聽到看牙醫就哭到呼天搶地的小蘇姑娘?
-
2017-03 作者:保羅‧塔夫
神經科學家發現,忽視會影響前額葉皮質,導致壓力反應系統的損傷,於是造成兒童時期在情緒、行為和社交方面的困難,並且延續到日後成年。
-
2016-10 作者:比爾‧柏內特
學業、生涯選擇時,專家都說要聽從心裡的鼓聲,開發自己的熱情!問題是,根據統計,約有八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熱情之所在,感受不到命中註定要做的那一件事,那怎麼辦呢?設計不僅局限電腦或或法拉利,史丹佛大學最夯課程的兩位授課老師教你如何用「設計思考」打造酷炫人生。
-
2015-11 作者:天下雜誌│蕭富元
他們對科技爛熟如魔,他們對世界飢渴若獸,他們是一群生來就會上網,從小在電玩遊戲中理解世界、在出團打怪中發展策略思考和團隊情誼的高中生。 怎麼教這群花樣青春的少年?如何把這群「魔獸」轉變成「公民」?《天下雜誌》深入美國、中國、德國教學現場,比對台灣12年...
-
2015-09 作者:洪蘭
太早讓孩子看到性挑逗的圖片,有害大腦發育。 悠遊卡公司重口味的促銷手段,已侵害了未成年人乾淨的成長空間。
-
2015-06 作者:陳念怡
每次帶小孩出門,最怕聽到孩子吵著買東西。不想養出「有吵有糖吃」的孩子,我會斬釘截鐵的拒絕。
-
2015-06 作者:洪蘭
台灣最近連續發生大學生殺人事件(東海大學生捷運殺人、台大碩士生當街刺殺女友、醫科學生殺死情敵)。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沒有因念的書多而變化氣質,反而連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沒有,使我們憂心教育的偏差會使數十年後國家無可用之兵。
-
2015-04 作者:引用自孩子的家事課,辰巳渚
而且最近愈來愈多活動要大家多用手、多動身體,最常聽到的便是「從小就讓孩子在外面玩」。甚至三十年前我還是小學生時就常聽到的:「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削鉛筆」這句話,到現在還是常被拿出來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