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 作者:吳淑娟
哈佛教育研究所表示,不要單純教孩子要追求快樂,要告訴孩子,最重要的是擁有仁慈心、對人好。因為表達關懷與友善待人,正是感受快樂的泉源。美國新教育趨勢是從幼兒園將「仁慈」納入正式課程,教6歲以下的學前兒仁慈待人,希望可以讓孩子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後,幫助孩子...
-
2019-01 作者:黃敦晴
孩子的新年新希望,總少不了學習更順利,學業更進步。不過,根據研究,變聰明、成績更好的方法,不是去補習班補英、數、作文等學科,而是學樂器、下棋,或不需花大錢,親子在家中一起練習記憶法、持續學習……
-
2019-01 作者:洪淑青
《我的妹妹》裡運用許多小朋友塗鴉的手法,作者用心地運用各種繪圖手法,線條、色鉛、拼貼、電腦繪圖、水性筆、彩色筆,想必她也好想回到小時候,回到那些親切的畫面裡,這些圖案相信可以引起小朋友的好感...
-
2019-01 作者:吳淑娟
如何和學齡前幼童親子共讀, 國外教育學者早已提出二個實用的建議:一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家庭閱讀環境,二是,陪孩子看書時,多用對話式共讀(dialogic reading)的技巧...
-
2018-12 作者:吳淑娟
研究團隊10年的追蹤發現,若家長能在孩子18~24個月期間,經常和他們聊天,除了可提高孩子嬰幼兒時的語言能力,還能影響孩子在9~13歲時的智商分數和語言測驗分數。看來,小小孩家長平常帶孩子的時候,順便多跟孩子講話聊天,就可以為孩子打好10年後的學習力基礎。
-
2018-11 作者:吳淑娟
雖然家長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聊天,已經是很好的互動,也仍可以提供孩子許多詞彙的刺激。不過可以想一個畫面,對著幾個月的寶寶,或者一歲、二歲還沒有很多口語能力的孩子,家長要怎樣陪孩子講很多話?要怎樣憑空想像引發聊天互動的情境?說真的,很難吧。
-
2018-10 作者:吳淑娟
有「同理心」的人,展現出的是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EQ)能力相關的特質,人際關係會比較協合,在團隊中也比較受歡迎,相對的,工作也會比較順利。同理心被認為是後天發展的能力,那麼可以如何促進孩子能有這樣包含情緒發展、認知發展,...
-
2018-09 作者:吳淑娟
2018年國健署將親子共讀納入母嬰親善醫院評鑑的衛教項目之一,不過因是第一年,暫時列為加分題。聽到評鑑,可能不只醫護人員皺眉頭,不少行業也是經常因需要被「評鑑」,每隔幾年就大忙亂一陣。難免有人會起疑,為了符合評鑑而講「盡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 這樣有用...
-
2018-06 作者:吳淑娟
研究已經知道,剛出生的新生兒已經將媽媽的聲音當作有意義的語言,且可以分辨得出胎兒期常聽到的特定語詞是否有被改變,顯示在胎兒時期寶寶確實已經在學習了。既然寶寶愛聽的是媽媽的聲音,且充滿著媽媽個人特色和愛,那麼最好的胎教教材,就是媽媽朗讀的聲音了!
-
2018-06
親自陪著讀一本書?有很了不起嗎?有唷!由信賴的親人抱著、用肢體、聲調、表情等來邊講邊玩一本書,不但可以刺激小孩腦部的神經,增加更多的字彙認識,還能增加親子親近感。
-
2018-05 作者:吳淑娟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唸書,或者是阿公、阿嬤、哥哥、姊姊等其他家人,當大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家中小小孩看同樣一本書時,自然的提供孩子更多的學習內容還有不同的詞彙,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發展,以及日後的學業成就。一本小書可以引發孩子日常中許多口...
-
2018-05 作者:宋怡慧
只要我們願意每天給予孩子十分鐘,循著書中的方法,就能讓他們走進晨讀的世界,成為終生學習者。「晨讀10分鐘」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日復一日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相信孩子可以,並以開放的態度,讓同儕影響同儕,十分鐘的閱讀風景旖旎綿延,書本的芳馨瀰漫課室,晨讀正向的...
-
2018-05 作者:張淑瓊
0-3歲的嬰幼兒閱讀是閱讀歷程中重要的暖身期。在台灣,從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傳遞來的「幸福的種子」推廣親子共讀的概念,到英國溫蒂校長發起的「閱讀起步走」(Bookstart),喚醒眾人對學步兒閱讀啟蒙的重視。現在,美國小兒科醫生發起的「展臂閱讀」(ROR...
-
2018-05 作者:吳淑娟
兒童發展學家早就觀察到,若爸爸有積極參與孩子成長過程,且能適當地回應孩子心理需求,整體而言,這些孩子長大後有較少的偏差行為,較好的人際適應力。即便家庭中母親具備良好的親職能力,父親的參與仍有極大的影響力在。
-
2018-05 作者:周育如
故事類繪本有圖有故事,在親子共讀時深受家長喜愛, 然而訊息類繪本其實也可和生活結合, 拿著繪本帶孩子實地體驗,可帶來不同學習和閱讀樂趣。
-
2018-04 作者:曾多聞
親子共讀的好處多多,除了開發大腦,最新研究更顯示,6歲以前的親子共讀,有助培養好行為、提升專注力。
-
2018-04 作者:王雙雙
為了讓女兒愛上閱讀,在她們嬰孩時期,我就讓孩子與書為友,與字為伴。家裡任何場所都可以是閱讀區,沙發、書房,甚至是廚房和浴室,書本隨手可得。但是可以吸引孩子玩樂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於是我將閱讀的場景轉換,除了日常的閱讀,我花更多精神在睡前為她們說故事。
-
2018-03 作者:吳淑娟
面對孩子情緒暴走時,家長往往也跟著抓狂,要如何穩定孩子的情緒呢?兒童發展學者們說:親子共讀能促進孩童社會情緒的發展!但家有暴走兒,可以讓他們看什麼圖畫書?在〈親子共讀讓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上)〉中,兒科醫生吳淑娟用腦科學的角度,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
-
2018-03 作者:吳淑娟
面對孩子情緒暴走時,家長往往也跟著抓狂,要如何穩定孩子的情緒呢?兒童發展學者們說:親子共讀能促進孩童社會情緒的發展!但家有暴走兒,可以讓他們看什麼圖畫書?在〈親子共讀讓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下)〉中,兒科醫生吳淑娟提出9個打造好品質親子共讀的方法。
-
2018-03 作者:柯華葳
閱讀,從父母開始做起,和孩子一起為興趣而閱讀,當閱讀成習慣,傳遞了一種態度與溫度。言語搆不到的,留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