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 作者:天下編輯部
藝術作為一個媒介,在鄉鎮裡發生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會讓年輕人覺得有希望。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今年要退休了,他曾帶領雲門走向世界,更將雲門蘊含深厚的藝術與美感,帶進台灣偏鄉。「藝術如果放到整個社會,當每個地方都這樣,我們是不是會想得不一樣?人跟人的相處是不...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多大年紀該有多長的注意力,並沒有一個相當精準的數值,這之間差距很大,在臨床上,建議以孩子的活動表現判斷注意力問題,而不是僅依照時間來定論。
-
2019-01 作者:張益勤
台北市推動國際文憑課程,讓高中生在3年內修讀完成便能申請或銜接國外大學。包括中正、西松、育成、南港4所公立高中,開辦包括雙聯學制、國際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Year,簡稱IFY)及高中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
-
2019-01 作者:戴卓玫
天天穿著襪子,但從沒想過襪子是怎麼做出來的,更沒想到襪子竟可以變出這麼多好玩的商品。
-
2019-01 作者:吳淑娟
如何和學齡前幼童親子共讀, 國外教育學者早已提出二個實用的建議:一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家庭閱讀環境,二是,陪孩子看書時,多用對話式共讀(dialogic reading)的技巧...
-
2019-01 作者:陳超明
行政院宣示台灣將在2030成為雙語國家,要求教育部研究鬆綁相關法規。英語一定要從小學起嗎?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分析,11歲之前的小孩對聲音的敏感及模仿能力強烈,適合學習多種語言。但這並不表示,長大後就無法學好外語。
-
2019-01 作者:張益勤
謝采倪,今年二十七歲,是一名淋巴癌患者。罹癌前是一名正妹設計師,大學就得過德國的紅點設計獎。眼看正要起飛的人生,但是癌症來得又快又急,她在辦公室昏倒送醫,從此多了一個癌症病友的身分。即使罹癌讓她挫折、委屈,但她找到另一個舞台。謝采倪在臉書成立「癌友有嘻...
-
2019-01 作者:黃瑽寧
當孩子又因不明原因生病,如果有個人工智能系統立即分析所有因素,可能很快就找出致病元凶,但醫生會不會因此飯碗不保?
-
2018-12 作者:李佩璇
國健署發表2016年癌症發生報告,其中肺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加,女性則是肺癌增加顯著,推測與遺傳基因、二手菸、油煙、空汙有關。
-
2018-12 作者:Good TV【愛+好醫生】
當幼兒問父母:「我從哪裡來的?」很多家長就會開始緊張,覺得必須從性行為開始介紹,然而性教育到底應該多小開始教?如何教?這一集的【愛+好醫生】,提供給爸爸媽媽們參考。
-
2018-12 作者:張鑑如
您們開始陪伴孩子共讀了嗎?近幾年,政府、學校、圖書館、許多基金會都在倡導親子共讀,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圖畫書。您知道臺灣現在有多少家庭與孩子共讀嗎?為什麼要和孩子共讀呢?多久共讀一次對孩子比較好?孩子老愛讀同一本書,怎麼辦?要怎麼和孩子共讀,才對孩子...
-
2018-12 作者:莊世瑩
書店裡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有什麼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為您介紹世界級童書大師──岩崎知弘,一同看看他的創作歷程...
-
2018-12 作者:王韻齡
新科高雄市長韓國瑜和太太李佳芬育有3子女,出身雲林政治世家的李佳芬,18年前興起辦學念頭,在雲林創辦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實驗高中,3個子女都就讀該校。「一視同仁」是夫妻對孩子在學校學習態度的共同信念。選後她首度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她的教養和教育理念。
-
2018-12 作者: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科技的瞬息萬變,讓「教育」已不僅是家長或教育工作者的課題,而是人類如何應對未來的重要關鍵!甫宣布退休的中國電商巨頭馬雲,規劃退休後將投身教育;今年 9月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也宣布將投入20億美元捐作公益,其中一個重要計畫就是支持弱勢孩子的學前教育—世界...
-
2018-12 作者:劉仲彬
逢年過節,對長輩的「關懷」又愛又怕的你,新的一年準備好了嗎?本篇文章提供你從長輩群中逃生的「存活策略」,逃不掉的話還有應付各種問題的「必備句型」,趕快學起來!
-
2018-11 作者:劉宗瑀
小劉醫師回想當年餵母乳時,經歷的地獄生活,她說:各種疼痛、白點、乳塊、腫痛在在剝奪了意識,雖然人是在那邊行走,但真正在控制的其實是胸前兩顆奶!
-
2018-11 作者:吳佩芳
大選在即,其中關於同性戀及婚姻平權的公投議題,讀者可能從各種來源得到許多資訊,難辨是非,精神科醫師徐志雲在台大醫院開設同志諮詢門診,關於性傾向的各種問題,不限於同志,異性戀也可以掛號尋求解答。他接受《親子天下》專訪,針對大眾在同志議題的常見迷思及刻板印...
-
2018-11 作者:邱紹雯
過去乏人問津的罐頭遊戲場,變身成深受大小朋友們歡迎的特色公園,背後的幕後推手是一群熱心的地方媽媽,她們為了讓孩子有更多遊戲的空間,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現在,她們發現各縣市找不到更多空間可以蓋新的公園,因此想到從特色公園走向街道遊戲的方式,同樣...
-
2018-11 作者:陳潔
施景中可以說是台灣高危險接生的最後一道防線。別人放棄時,他努力到最後一刻;其他醫師束手無策時,總會轉診單給他。婦產科又髒又苦又危險,10多年來嚴重缺工,施景中卻死守崗位,還硬挑最困難的做。如今,終於盼來了婦產科的春天。
-
2018-11 作者:黃瑽寧
什麼是猩紅熱,為什麼這個疾病現在沒什麼聽過,一百多年前卻常有人會因為猩紅熱死掉?猩紅熱是由A型鏈球菌感染所造成的一種疾病,治療方式只要使用抗生素,十天就能解決。但家長必須特別注意,服用抗生素期間應依造醫師指示不可任意間斷,避免傷及心、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