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有時候會遇到年紀甚小的孩子不太敢嘗試科學活動,可能習慣先觀察,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反應感到害怕,或是觸覺敏感,又或者是害怕失敗,爸媽不用過度擔心,也不避勉強,可以自己先操作,讓孩子在一旁觀察爸媽如何操作進行遊戲,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用強迫一定要如何進行,...
-
2019-11 作者:盧方方
每一位孩子都是未來的大人,也是影響臺灣未來的人,倘若你我期待選舉風氣有所改變,現在就要清楚明白地向孩子說明選舉的價值以及過程的態度,讓民主素養逐步內化成心中的信念,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
-
2019-11 作者:汪仁雅(繪本小情歌版主)
以新的經驗聯結原有經驗,引發他們展開思考的探究,讓選舉概念更清晰明確。我們可以藉著時事新聞配合繪本,跟孩子深入的討論即將來臨的選舉活動,也是重要的生活練習。
-
2019-11 作者:何翩翩
未來的世界,有很多的發展都是現在的我們無法預期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如果有主動求知的動力,並懂得享受閱讀的樂趣,他就有能力跟著時代的脈動前進。父母能給孩子的知識和時間都很有限,但閱讀可以陪伴孩子一輩子,無論是在他好奇困惑,還是傷心難過時,他們都能從...
-
2019-11 作者:沈雅琪(神老師)
翩翩園長說:「對待孩子,我們要懂在心裡、愛在眼裡、教在口裡。」有分離焦慮的,不是急著想要探索世界的孩子,而是放不下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信任孩子、陪伴他們長大。
-
2019-10 作者:吳在媖
大人老是覺得自己的經驗比孩子多,所以很知道孩子的狀況。但是透過這本《當我再次是個孩子》,大人會重新發現,原來自己早就遺忘了童年曾經的遭遇與心情。這本書將拿下你「歲月」的眼鏡,用最真最初的眼睛,重新看見孩子的存在。而這會真切的幫助你跟孩子的相處越來越愉快。
-
2019-10 作者:何柏萱
當愛旅行的靈魂,進入爸爸的身分 ─背包客作家藍白拖想用旅行的故事,告訴孩子勇氣這回事。期望透過《最勇敢的人》一書與系列活動,激起台灣大眾不論是國家、社會、家庭等不同的層次中,更多討論「勇氣」,也在生活中實踐勇敢。
-
2019-10 作者:許雅寧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語言啟蒙者。但是面對英語閱讀,父母常擔心自己英語不夠好,共讀時可能會「拖累」孩子。不過,專家卻覺得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擔心!為什麼呢?
-
2019-10 作者:光光老師
孩子開始與同儕互動後,有時會因熱情舉動沒得到熱情回應而心情受傷,我們可以運用三個策略,協助孩子調整心情。
-
2019-10 作者:鄭凱云
身為新聞主播與節目主持人,工作上力求快狠準的鄭凱云,在教養孩子上則成為放緩腳步的媽媽。她採取「減法教養」,不過度施加壓力、強塞給孩子許多行程,敞開心胸、陪伴孩子體驗日常生活的豐富,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
2019-09 作者:林怡辰
邁向「獨立閱讀」重要時期的孩子有些已經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而有些還不會的孩子,通常都是先讀圖來預測情節。因此可以用以下幾種和圖片有關的策略,拓展孩子的觀察力和摘要能力。當然,每一種策略在每一本書都可以使用,之前情節推理的三種策略,這本書也可以使用,媽媽、...
-
2019-08 作者:賴嘉綾
在《寶貝,該睡覺了……》書中,以飛魚這一頁為例,我們看到飛魚與淚滴,這些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可以另外畫在描圖紙上,畫的時候已經對好位置,也計劃好文字框。所以完稿後可以呈現景深與前後疊層的效果,有別於一般失去厚度的電腦拼貼手法。把她的書拿遠一點看,爸爸的...
-
2019-08 作者:海狗房東
《寶貝,該睡覺了……》Mac Barnett詩意的文字,還有Isabelle Arsenault優雅的圖,故事中的一問一答、妙問妙答,讓人彷彿在月夜下,躺在湖心的小船上,輕輕緩緩的搖搖晃晃,覺得舒心安穩。
-
2019-08 作者:盧方方
孩子對世界是熱情、好奇和充滿想像力的,當大人們願意以孩童之心來與之互動,共讀中的遊戲與對話將是極其自然之事。而優質的繪本能成為家長與孩子交流的平台,彼此在其間心靈觸動心靈,生命影響生命,此時,任何的閱讀策略都已不這麼重要。
-
2019-08 作者:陳盈螢
開學了,小一新生是第一屆使用108課綱新課本的小學生。新課本種類變得更加多元,台北市有自編的「雙語實驗課程學校」的新課本,用英文教生活和體育,倡議6年的「美感教科書」也在新學年正式進入校園了。《親子天下》記者帶你直擊校園,看看素養導向的課本長什麼樣?
-
2019-08 作者:倪旻勤
你想像中的科技教育是什麼樣子?周子鈺以專案教學帶領學生學習一項又一項的科技工具,課程涵蓋電腦程式開發平台、3D建模軟體、電路板。她每堂課講解不超過十分鐘,讓學生透過長時間的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解方式。
-
2019-08 作者:李昕芸
培養閱讀素養成為近年教育熱門議題,「愛閱網」團隊為提升國中學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邀請專家學者制定書單,並利用線上評量的模式,搭配大數據,檢測學生的閱讀力,成功提升學生成績。
-
2019-08 作者:張逸昕
暑假期間,最適合閱讀課外讀物了!該如何從茫茫書海中,挑選適齡、適合孩子的優良讀物呢?文化部「第41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活動」結果出爐!從3千多種參選讀物中,分類選出圖畫書、自然科普、人文社科、文學、文學翻譯、叢書工具書、漫畫、雜誌共8大類59...
-
2019-08 作者:李昕芸
受到「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啟發,至善國中美術班導師李雅雯與不同領域的老師組成團隊,帶學生了解自家長輩的生命故事,更把課程延伸至校外,帶孩子走訪社區,並進行國際交流。
-
2019-07 作者:葉嘉青
親子共讀是能實踐STEAM教育的方法之一,從嬰幼兒時期就培養孩子科學家的思考模式、工程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客的創新精神。根據Morrow(1997)的研究指出,在科學課中運用兒童文學及閱讀指導,可以增進孩子科學與文學領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