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5 作者:葉丙成比起用盡全力協助孩子錄取知名大學或科系, 父母更應該做的, 是幫助孩子找到有熱情的方向。
-
2019-03 作者:朱家安、朱宥勳大部分文章寫不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他們沒有「我是作者,我正在對一群讀者說話」的意識。你可能會說,當一名作者還需要什麼意識嗎?不是拿起筆、打打字,就自然而然成為一個作者了嗎?很抱歉,還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
2016-05 作者:王韻齡新政府即將在520上任,大學教授、國小教師及家長與學生代表近日齊聚國會沙龍,對教育現況提出建言,希望大學選才方式更多元化、更創新,成為十二年國教改革的推動力量。
-
2015-04 作者:陳婉琪 (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緬懷聯考制度的人,總是歌頌聯考制度的「公平」,批評教改後推動的多元入學等於多錢入學。但是,學者分析台灣家庭的研究實證結果,卻看到影響多元入學的關鍵不在家庭的經濟收入,而是家中是否有一個能夠協助子女吸收和整合升學資訊的母親。
-
2014-05 作者:王曉晴青年公益家沈芯菱年僅二十五歲,卻已經從事公益超過十三年,不到都會區,選擇留社區高中, 她所創造的第二個人生成績,讓大學之路更寬廣。
-
2014-04 作者:楊俐容你太常跟孩子說「只是給你建議,不一定要接受」嗎?當孩子的選擇,並非你心中的第一志願時,該如何練就放手的智慧?
-
2013-12 作者:楊俐容你太常跟孩子說「只是給你建議,不一定要接受」嗎?當孩子的選擇,並非你心中的第一志願時,該如何練就放手的智慧?
-
2013-11 作者:李宜蓁每個孩子都是寶,但誰希望家裡的「寶」變「媽寶」?父母的態度可能誘導出孩子的耍賴軟弱,也可以引導出孩子的堅強和勇氣,這中間的差別何在?
-
2012-08 作者:李岳霞七十年次、在鶯歌長大,從小家裡並沒有刻意讓他接觸英文,那時正規的英語課從國中才開始,他到小六才開始學認英文字母。比起學習資源豐富的孩子,簡志翰如何為自己找資源、找人脈,創造英語學習環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