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 作者:陳勝咸
隨著孕期的生理變化會產生不同的營養需求。除了母體的營養需求,孕期的營養也是為了胎兒的體重與腦部神經發育。孕期該怎麼吃得好又吃得巧呢?
-
2019-08 作者:平松類
最常見的視力保健方式,都只是透過眼球運動去改善近視、老花或是白內障,但是蓋博符號不一樣,蓋博符號能保健視力的原因在於大腦活化,是從大腦直接訓練視力。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
2019-07 作者:黃瑽寧
大家都聽過一首歌〈愛的真諦〉,當中歌詞提到: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種愛,不是用來交易的籌碼,也不是有條件的接納。
-
2018-11 作者:松浦晋也
單身的日本獨立記者松浦晋也和母親同住,在母親漸漸失智後,獨力照護母親兩年半,最後難敵壓力,將母親送進居家照護機構。他回顧母親失智初期個性、行為上的改變,反省當時的自己對失智症、長照沒有謹慎的認知,以為「努力撐」、「加把勁」就行了。
-
2018-11 作者:松浦晋也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於失智症家屬而言,照護的壓力更是巨大的黑洞。日本科學記者松浦晋也,在《媽媽,對不起》一書,坦誠記錄下照護失智母親過程中的壓力和愧疚。「原來世界上不是只有我承受這種痛苦」應是同為照顧者讀後最深刻的感受。
-
2018-10 作者:黃敦晴
美國跟台灣一樣即將在11月進行大選,候選人也一樣漫天互相攻訐,政見卻不清不楚。美國人怎麼跟孩子談選舉?如何用一張紙,讓孩子了解政黨生態與選舉的意義,秒懂關鍵的國家大事?如何洗刷媒體中負面政治謾罵對孩子的影響?
-
2018-10 作者:鄭淳予
睡前瘋狂追劇,可能造成大腦負擔。參考本篇醫師提供的幸福追劇指南,確保睡眠品質,讓身體充分休息。
-
2018-10 作者:鄭淳予
想要睡得好,枕頭該怎麼擺?明明累得要死,卻翻來覆去也睡不著?不妨參考以下入眠姿勢擺位,輕鬆睡一場好覺。
-
2018-09 作者:諶淑婷
小說家駱以軍的散文作品《小兒子》,即將被改編為舞台劇,在導演黃致凱筆下,小兒子成了回家照顧失智症父親的角色。這兩個創作人的真實人生都在成為爸爸後,徹底被打亂,但也在其中感受了孩子帶來的快樂。
-
2018-08 作者:劉秀枝
老人家年紀大了,藥愈吃愈多,然而身體代謝慢,藥物影響專注力、記憶的副作用很容易發作在身上。長期研究失智症的醫師劉秀枝建議,懷疑長輩出現失智症狀,不妨先檢視是否因多重用藥產生的短期狀況,並與醫生討論減量、換藥的空間。
-
2018-08 作者:劉秀枝
坊間盛傳許多防失智的偏方與療法,其中食療占的比例不小,長輩群組盛傳「吃XX能防失智」的訊息,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特地撰文闢謠,指出某些食物雖含有提升專注力的成分,但未有研究證實食物與防失智間的絕對相關性。
-
2018-08 作者:劉秀枝
「你的媽媽也不在了嗎?」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在陪伴二姊從輕度退化到重度的過程中漸漸體悟,面對年老、心智漸失,「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 。
-
2018-07 作者:諶淑婷
小說家駱以軍的散文作品《小兒子》,即將被改編為舞台劇。在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筆下,小兒子成了回家照顧失智症父親的角色。兩人年紀相差超過一輪,擁有哪些相似的為人父、為人子經驗呢?
-
2018-03 作者:李宜蓁
帶長輩出遊本就不易,更別說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然而帶失智長輩出遊,既能有效減緩失智退化,又能讓照顧者放鬆身心,失智者互助團體瑞智互助家庭分享如何帶失智長者出遊的規畫要點。
-
2017-12 作者:上野千鶴子
日本的老年人口已達27%,不少老人因為單身、無後等種種因素,得面臨獨自終老問題。日本社會出現「居家安寧療護」的服務,這並非現代版「楢山節考」,而是提供步入生命終期的老年人,得以透過事前安排,尊嚴安穩面對臨終。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臨終》,探...
-
2017-12 作者:上野千鶴子
大眾普遍覺得「在醫院離世,代表我們盡力救治過了」,然而其中產生的醫療浪費、病人痛苦都被忽視。關注高齡者照護的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在著作《一個人的臨終》中,探討醫院以外的私人機構,紛紛開始提供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能讓長輩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
2017-11 作者:鄭城基
「媽,我真是個不孝子,只不過是照顧了得失智症的你,這麼點小事就要發牢騷。」部落格超越220萬瀏覽人次,韓國人氣部落客「藍精靈阿伯」的溫暖之作。
-
2017-11 作者:鄭城基
高齡母親罹患了失智症,被醫生判定最多只能再活一年。抱持著陪伴母親「最後一年」的心態辭去了工作,65歲的精靈阿伯專心侍奉92歲的母親,每天為她親下廚煮飯,轉眼就是九年的時光…
-
2017-10 作者:蘇岱崙
年輕女生愛化妝不稀奇,台中新民高中三年級林苡萱有點不同,她專為銀髮族化妝。她創了一支全國獨一無二的「銀髮彩妝志工服務隊」,帶領一群高中生們,定期到社區、護理之家服務,教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保養、化妝。讓爺奶們充滿歲月痕跡的臉龐看起來更年輕的,其實不是化...
-
2017-10 作者:褚士瑩
寫作超過二十年、每年演講近百場的褚士瑩,為何跑到法國上哲學課?這一趟「魔鬼訓練」,沒有任何課程規劃、沒有特定主題,從早到午夜,讓他痛苦、震撼不已。但他心甘情願把自己打掉重練,因為思考不是天生,每個人都應該練習,但學校卻沒有教。這是一趟讓他擺脫思考同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