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黃敦晴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調查顯示,台灣有高約85%的青少年每天沒有足夠的活動量。該怎麼讓孩子培養適當的運動習慣呢?
-
2019-12 作者:JT
生活是過得好好的,可為什麼總有難以名狀的無力感?一起來聊聊被輕忽的憂鬱症狀。
-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有時候會遇到年紀甚小的孩子不太敢嘗試科學活動,可能習慣先觀察,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反應感到害怕,或是觸覺敏感,又或者是害怕失敗,爸媽不用過度擔心,也不避勉強,可以自己先操作,讓孩子在一旁觀察爸媽如何操作進行遊戲,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用強迫一定要如何進行,...
-
2019-12 作者:鄭宇庭(有限責任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理事主席)
評審們一致相信,閱讀感受與學習,仍然是為兒童與青少年選書的唯一方向。決選會議中,五位評審針對每一部作品仔細發言、討論,入圍作品每每被拿起又放下,討論的節奏緊湊且高張力,隨時都有精彩發言在會議中出現。綜觀全局,評審個人的偏好擅長與評審標準間的權衡,取決點...
-
2019-12 作者:Shanni
經歷過兩段婚姻,日前歌手蔡琴在節目上聲淚俱下,說到「我的婚姻失敗了」。但或許,那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
-
2019-11 作者:游昊耘
甫獲2019台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蔡嘉茵,也是本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呼聲最高的入圍者。初演電影即完美詮釋棉花糖女孩的自卑內斂,蔡嘉茵將人生經驗化為演戲養分,歷經爸爸早逝、媽媽重病,早熟女孩也遇過各式「胖」歧視,真實人生,往往比電影更加寫實深刻。
-
2019-11 作者:黃敦晴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成功,但是世界一流、一路都是人生勝利組的華頓商學院教授卻教大家,愈想要孩子成功,就愈不要教他怎麼成功。因為世界缺乏的、也是孩子通向成功的捷徑,那我們應該教孩子什麼呢?
-
2019-11 作者:游昊耘
反霸凌宣導中,最常聽到曾被霸凌的人勇敢說不、走出陰影,卻少有聽聞霸凌者的心聲,為何要選擇欺負人?霸凌後帶來的是快感,還是更深的自責?聽聽曾為霸凌者的小雅內心告解:「其實,我每天都擔心下一個被霸凌的就是自己。」
-
2019-11 作者:游昊耘
欺負別人的孩子,一定都成績不好、愛調皮搗蛋嗎?事實上,愈來愈多孩子可能沒有以上特質,卻成了班上的主要霸凌者。除了道歉與指責,身為老師及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從霸凌事件中學習?
-
2019-11 作者:張意婷整理
紐約時報自1952年以來,會召集一個由三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針對美國當年度出版的全部兒童繪本進行評審。自2017年與紐約公共圖書館共同舉辦,頒發名為「《紐約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兒童繪本獎」(The New York Times/New York...
-
2019-11 作者:Shanni
看未成年懷孕少女繪本《依莉的娃娃》,一起討論,為什麼我們對女孩的性教育總是習慣用恐嚇威脅的方式?
-
2019-11 作者:Irene Lei
2019 年 10 月 16 日,波蘭政府提出新法案,將性教育和戀童癖劃上等號,也宣揚反避孕、反墮胎,引起廣大民眾不滿,因而走上街頭抗議。
-
2019-11 作者:Shanni
【如果沒有人想關心地球,你怎麼敢生小孩?】一位 18 歲加拿大少女 Emma Lim 發起了「No Future No Children」運動,呼籲年輕人連署「在政府針對環境惡化提出積極行動前,我們不生孩子」。這項連署已經累積 3000 多人響應,年紀...
-
2019-11 作者: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APP
隨風飄揚的魔鏡碎片掉進了凱伊的眼睛裡,讓凱伊整個人都變了,她不僅變得冷酷,更失去了身體所有的感受,到底凱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APP告訴你!
-
2019-10 作者:劉宗瑀
看到最近鬧著的性別法議題,突然腦袋中的記憶整個重現!當年的我們就算是受到為名「性教育」的課程,總是遮掩、感到羞恥,在這樣的指導之下,孩子們反而沒辦法擁有正確的態度。因此,絕對不可以忽視性教育的重要性!能夠真正理解生理上的差異、體恤其中的為難、包容自主的...
-
2019-10 作者:莊世瑩
有關食物的繪本很多,有的帶小朋友認識食材、產地,有的解決挑食問題,還有親子一起做料理,都能傳達食育。
-
2019-10 作者:黃敦晴
孩子們的志氣哪裡來?OECD 的調查發現,多數的孩子志願,受限於7歲前接觸過的人影響。為了拓展下一代的見聞,避免7歲定終身,OECD 號召10萬人進入校園,點亮孩子們「年紀小、志氣高」的啟迪時刻!
-
2019-10 作者:黃怡菁
兒少表意權被列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保障之一。瑞典少女桑伯格為氣候變遷發起抗議行動,影響全球。台灣兒少願意對和自身有關的事務,或是社會公共事務表達意見的比例為何?
-
2019-10 作者:王韻齡
今年最受曯目的國片《返校》,女主角王淨以不同作品先後入圍本屆金鐘、金馬獎,無疑是一顆最閃亮的新星。早熟且略帶憂鬱氣質,隱藏在陽光燦爛的笑容背後,21歲王淨經歷過父母離異、當小留學生、被同學孤立、看心理醫生種種多層次人生,或許正是她可以勝任這樣高難度角色...
-
2019-10 作者:蘇岱崙
10月26日台灣同志將上街大遊行,台灣今年同婚合法化,但社會仍充斥不同聲音。北歐國家如瑞典,號稱「女性主義政府」,同婚合法已10年,他們是如何促進社會上的性別平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