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黃瑽寧
這兩把神奇的刀,分別是「好奇同理」與「自我對話」。
-
2019-12 作者:譚淑娟(小大繪本館長)
大人不應該只急切地幫孩子選擇有「教化」意義的繪本,父母親必須扮演適當傳遞者的「媒介」角色,透過作者所提供的文本、圖像,在不背離文本、不誇飾失焦的穩定狀態下,陪伴孩子一起融入故事角色之中,幫助孩子將自己原本已知的經驗運用在圖文的推理、解碼上,同時讓書中的...
-
2019-12 作者:譚淑娟(小大繪本館長)
家長最關切的問題,然而「問一個好問題」本質就涵蓋著上對下的指導氛圍,我們不如換一個角度,藉由和孩子聊一聊在閱讀中感興趣的事,拉近彼此分享溝通的距離。
-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有時候會遇到年紀甚小的孩子不太敢嘗試科學活動,可能習慣先觀察,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反應感到害怕,或是觸覺敏感,又或者是害怕失敗,爸媽不用過度擔心,也不避勉強,可以自己先操作,讓孩子在一旁觀察爸媽如何操作進行遊戲,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用強迫一定要如何進行,...
-
2019-12 作者:親子天下社群中心 王子寧
又是新的一周開始,大家周末過得好嗎?小編周末的時候去MAKER PARTY創客工作坊幫忙,看了好多有趣的動手做課程,也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親子一起動手做的畫面超級溫馨又可愛(小編整個被療癒一整天)最難忘的是看到一些有趣的畫面,讓小編帶著大家還原...
-
2019-11 作者:陳永儀
在一段親密的關係中,若是要長久地一起走,有一種領悟會幫助雙方的關係,那就是:對彼此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
2019-11 作者:吳昌政、郭珮貞
國藝會「小說青年培養皿」計畫來到最終篇,透過參與計畫教師分享教學現場的經驗,看到長篇小說之於青年的影響力。本篇文章邀請到建國中學的吳昌政老師與科園實中的郭珮貞老師來筆談。從彼此對文學與文學教育的看法展開,進而談到教學現場如何在閱讀課程中帶領學生走進長篇...
-
2019-11 作者:賴芸騫、黃琇苓
國藝會「小說青年培養皿」計畫參與教師以巧妙跨域的教學設計,引導孩子在課堂的有限學習時間內,引導學生閱讀長篇小說。因而【親子天下網站──閲讀頻道】希望透過協作推廣「小說青年培養皿」的經驗,分享:面對高中教學閱讀現場的情況,老師怎麼教?孩子怎麼讀?閱讀如何...
-
2019-11 作者:龐畢度
透過遊戲,將當代藝術轉譯成孩子輕鬆就能領會的互動式展覽「我的眼睛-視覺探索大冒險」將在12月聖誕節於華山登場,有別於一般展演,龐畢度中心兒童藝術工作坊廊透過具教育專業背景師資的帶領,邀請親子共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探索大冒險。
-
2019-11 作者:汪仁雅(繪本小情歌版主)
以新的經驗聯結原有經驗,引發他們展開思考的探究,讓選舉概念更清晰明確。我們可以藉著時事新聞配合繪本,跟孩子深入的討論即將來臨的選舉活動,也是重要的生活練習。
-
2019-11 作者:林奕瑄
「未來,不管去了多遠,他們要尋找重要回憶就會回家。」你好不好奇小學生究竟能拍出什麼樣動人的家鄉紀錄片? 2019看見家鄉計畫將在11/30成果發表會上帶來滿滿感動。
-
2019-11 作者:黃怡菁
香港自今年6月開始的「反送中」衝突持續延燒。雖然9月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但未能熄滅民眾怒火。1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周梓樂墜樓,示威運動激化至最高點。11月11日,示威者發起罷工、罷課、罷市的「黎明行動」三罷抗爭,情勢演變...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11月第一週,芬蘭赫爾辛基因為教育很熱鬧,為期5天的赫爾辛基教育週(Helsinki Educaiton Week),舉辦了250多場活動,吸引超過40個國家的訪客參加。《親子天下》團隊也搭了13個小時的飛機來到赫爾辛基,親身體驗這場「學習慶典」。
-
2019-11 作者:Chris (FLiPER 總編輯)
「自學的好處是動力夠強,體制的學習多數人想要的是分數和學歷,而不是對事情本身的熱誠,但自學不一樣,我就是單純想要用興趣學會我感興趣的東西。」
-
2019-11 作者:松田孝、謝宗翔
在臺灣即將推行的108年課綱中,明白的點出在資訊科技的教學重點,著重於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如果你是關注這件事的教師或家長,也許你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甚至困惑。接下來由日本的松田孝老師與臺灣的KK老師為你解答吧!
-
2019-11 作者:何翩翩
未來的世界,有很多的發展都是現在的我們無法預期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如果有主動求知的動力,並懂得享受閱讀的樂趣,他就有能力跟著時代的脈動前進。父母能給孩子的知識和時間都很有限,但閱讀可以陪伴孩子一輩子,無論是在他好奇困惑,還是傷心難過時,他們都能從...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孩子的 ADHD 特質常被討論,卻較少聽到這些孩子成年後的消息。記者訪問了幾位 ADHD 成人的故事後,才知道即使長大成人,為了符合社會規則,他們仍全力以赴與 ADHD 特質共處,才能獨立生活、讓生命開花茁壯。
-
2019-11 作者:林靖軒
臺灣大學機械系三年級學生13人團隊,利用一整年時間,自己找學習資源、找金援,將一台完整的電動賽車從無到有誕生,他們將學校所學的機械知識化為實踐,向大人宣告夢想沒有不可能。
-
2019-10 作者:逆媳
成為討人喜歡的「好媳婦」,一定需要委屈自己嗎?《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的作者逆媳認為,與其為了求表現而勉強,不如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在盡忠於媳婦角色前,先守護好自己。
-
2019-10 作者:蘇明進
當多數教學現場老師苦於趕課時,老蘇老師卻堅持一系列媒體識讀課程;他希望孩子不只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而是擁有思辨力的獨立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