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臺北市就業服務處廣告
小汝(化名)於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即投入職場,在金融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近9年,後續因結婚生子而離開職場,全心投入於家庭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小汝的大女兒10歲、小女兒5歲,小汝也離開職場將近10年,年齡邁入42歲,二個小孩年紀較大後家庭照顧的負擔雖然減輕,但...
-
2019-10 作者:陳勝咸
隨著孕期的生理變化會產生不同的營養需求。除了母體的營養需求,孕期的營養也是為了胎兒的體重與腦部神經發育。孕期該怎麼吃得好又吃得巧呢?
-
2019-10 作者:Philips Avent
從寶寶呱呱墜地那刻起,是媽媽哺乳的起點。看著懷中的寶寶吃飽喝足、微笑睡著,是所有媽媽甜蜜而簡單的願望。現代媽媽無一不知母乳所富含的營養,也期盼哺乳跟寶寶能建立不可取代的親密連結,但母乳之路卻常是困難重重。
-
2019-10 作者:王韻齡
今年最受曯目的國片《返校》,女主角王淨以不同作品先後入圍本屆金鐘、金馬獎,無疑是一顆最閃亮的新星。早熟且略帶憂鬱氣質,隱藏在陽光燦爛的笑容背後,21歲王淨經歷過父母離異、當小留學生、被同學孤立、看心理醫生種種多層次人生,或許正是她可以勝任這樣高難度角色...
-
2019-10 作者:歐莎.倫費斯特(Åsa Lundqvist)
瑞典有近3成的男性請親職假在家育兒。在瑞典,性別更平等的家務和育兒分工,並非一朝一夕達成,也歷經了長期發展。社會、企業雇主是如何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讓父親參與家務和育兒的比例愈來愈高?
-
2019-10 作者:媒體中心整理
台灣的低生育率世界聞名,出生人口不斷下降下,家貓家犬數量,會比孩子多嗎?
-
2019-10 作者:曾多聞
忙碌的職場家長,在工作和孩子之間,經常難以找出屬於自己的時間,或者難得有意料之外的空閒,卻不知道能為自己做什麼。來自《紐約時報》的貼心指南,指導職場家長如何掐出零碎時間、培養屬於自己的嗜好。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兒童是社會的未來,是我們寄望的美好明天。獎金是諾貝爾獎3.5倍的「一丹獎」,賦予教育革新者更強大的力量,並建立一個跨越國界的教育領袖社群,為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第三屆一丹獎,剛公佈2019年得主,是兩位推動、顛覆教育創新,並跨界投入教育、改變世界的斜...
-
2019-09 作者:蘇岱崙
瑞典擁有全世界最慷慨的親職假,瑞典攝影師約翰.巴夫曼(Johan Bävman)記錄下「瑞典爸爸」育兒的日常,9月21、22日在台北展出。瑞典街頭到處可見推著嬰兒車的育兒帥爸,背後實質意涵是家務分工更性別平等,也連帶讓瑞典婦女生育率、就業率「雙高」。能...
-
2019-09 作者:蘇岱崙
愈來愈多父親參與育兒,研究發現,爸爸參與育兒和家務,另一半幸福感更提升。9月21、22日在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有一場特別的爸爸育兒攝影展,呈現瑞典、台灣兩地的爸爸育兒樣貌。
-
2019-09 作者:梁莉芳
孩子進入小學,似乎也代表踏入「長大」的重要階段。看著升上小一的內向兒子,從需要媽媽陪伴到自己走進教室,個性慢熟也找到適應學校生活的節奏,梁莉芳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準備時間」,當父母能夠跨越心中的忐忑,孩子自然會找到成長步調,開始長大。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這一代等著孩子成年的媽媽們,堪稱史上最辛苦的母親世代。要受教育、會帶孩子、把家管好、還要在職場上能安身立命,甚至與人一較長短。愈來愈多過來人心疼這一代媽媽的遭遇,無論是個人成長、育兒、家務、養家、創業,這些專業救星就是要幫媽媽們變得更強大!
-
2019-09 作者:親子天下社群中心 王子寧
你還會給孩子帶便當或親自送便當嗎?隨著外送平台興起,外送車輛滿街跑的景象已經不稀奇,現在中午時間一到,更是可以在許多高中甚至國中的校門口,看見幾十台外送車輛齊聚的「盛況」,漸漸取代了家長圍在校門外,替小孩送便當的畫面。
-
2019-09 作者:李屏瑤
「女生」應該是什麼樣子?長髮馬尾溫柔樣、細弱蚊蠅女孩嗓?社會裡好像有個「女生中央伍」,所有女生都必須時刻注意、靠近對齊,稍有偏差就會受到譴責目光。作為非典型女生,李屏瑤接受在傳統社會標準下不及格的自己,以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
-
2019-08 作者:李佩璇
維生素 D 是近年相當熱門的營養素,能幫助鈣質吸收、骨骼強壯,聽說跟免疫疾病、代謝疾病有關,是真的嗎?孩子是否需要特別補充?本篇請2位小兒科醫師替家長解惑。
-
2019-08 作者:張怡婷 Eva
身為媽媽經理人的張怡婷(Eva),曾面臨媽媽、老婆與主管等不同身分之間的角色拉扯,也曾一度感到挫折,跌跌撞撞後,現在的她已能結合工作與家庭。藉由自己的經歷,Eva 想告訴職業婦女們:即使難免焦慮,但透過不斷地面對、處理、放下,職場媽媽會越活越進階!
-
2019-08 作者:黃敦晴
「媽媽」的身份,是職場毒藥,還是同事與公司的珍寶?美國研究發現,職場媽媽具有爸爸或未婚者所沒有的「母性樂觀特質」,但這項特質能否成為職場優勢,取決於媽媽們怎麼鍛鍊、發揮這項天賦。
-
2019-07 作者:洪雪珍
就住在電影院旁的小芬,居然有二十年沒看過電影!讓人想不通的是一路讀第一志、天資聰穎的她,怎麼會在進入婚姻二十年後,自動退化成一個依賴成性﹑無法獨立思考的人?
-
2019-07 作者:李昕芸
一場關於伊斯蘭女性是否可以在公眾場合穿戴面罩罩袍的討論,正在敦化國小六年級資優班教室上演。敦化國小老師王英婷帶著學生從認識回教文化、了解戴面罩的實際功用,到探究各國對此事件的立場,一層又一層的探索,不僅擴增學生視野,也讓時下新聞議題,成為王英婷課堂上...
-
2019-07 作者:黃敦晴
曾是七個孩子的家庭主婦,剛被選為歐盟最有影響力政治人物,將是第一位女性的歐盟執委會主席。她怎麼走出離鄉背井與「烏鴉媽媽」的陰影,學會平衡事業與家庭,讓醫生老公蛻變成不可或缺的第一流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