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 作者:程遠茜
曾經創造「林來瘋」熱潮的林書豪,近七年在八個不同球隊間漂泊,今年更被酸「板凳球員五十一秒躺著奪冠」。他如何靠著信仰和家人支持,面對職業球員的起落?
-
2019-07 作者:吳佩芳
在46歲那年完賽聖母峰馬拉松,陸承蔚在最靠近天空的地表上奔跑,跑離生命中無能為力的苦,用平凡腳步完成偉大旅程。
-
2019-02 作者:黃岳涵
為了尋找多元的背景,Minerva 大學(密涅瓦大學)設計一套彈性的選才方式,申請入學全都線上進行,不看標準測驗的成績,而看平常的課業表現與「課外成就」,不用同一把尺衡量所有人,而是盡可能的了解每一個人的個別背景,再思考哪些學生來到這裡,會一起形成有機...
-
2018-11 作者:許家齊
在運動場上,教練和選手的師徒關係往往比親子關係還深,林育信與李智凱當了十六年師徒,相處時間比和自己孩子及父母多很多。一起挺過訓練的辛苦和失敗的低潮,也共享榮耀。
-
2018-10 作者:柯菲比、張瓊午(菲比媽媽)
2018年3月,台灣女孩柯菲比因骨癌逝世,得年21歲。她在國二那年發現罹癌,為了防止癌細胞的蔓延,在隔年接受手術截去右手。當時因化療而光頭的她,要承受失去右手的幻肢痛、又要回到學校繼續面對課業壓力、同儕的異樣眼光等種種考驗。
-
2017-06 作者:張益勤
就讀建築系的陳妤帶領尖石國中的孩子蓋了座瞭望台,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一路走來,陳妤很堅持自己的理想,而且用力把握機會,主動出擊,有了在部落蓋房子的經驗,陳妤現在對建築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真往夢想前進。
-
2017-06 作者:張益勤
位在山腰的新竹尖石國中有很多原住民學生,長期以來,他們被叮嚀長大後不要留在山上,但是至善基金會在尖石國中的社工楊曜誦卻不這樣認為。他找來念建築的陳妤,與部落合作開課,蓋了座「能用的」瞭望台。透過真實的學習,讓學生重新看見部落的價值,找回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
2017-03 作者:李京諭
因家人支持,全心投入風帆近十年周玨妤從一次又一次翻船和各種失敗中,磨練出超齡的堅強跟自信。
-
2016-05 作者:楊鎮宇
你的孩子對大海有莫名好感?對魚的種類如數家珍?不妨考慮投入海事及水產群的懷抱。 這類產業求才若渴,但絕對需要家人支持。
-
2015-04 作者:林韋萱
曾雅妮、陳彥博,當我們為這些「台灣之光」喝采時,對養成過程中的血汗,了解多少?本期登場新欄目「未來之光」,首篇推出跆拳道姊弟檔姜昱安、姜靖軒的故事。記者貼身採訪四個月,真實紀錄他們每個受傷、懊惱、衝突的每個片段。沒有父母見到孩子受傷不心疼。但若這是孩子...
-
2014-11 作者:蘇岱崙
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不畏生命脅迫,為飽受戰亂恐懼兒童們伸張教育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亞洲,也有一群女孩,勇敢站出來為女孩爭取權益。
-
2013-11 作者:蘇岱崙
她決心辭去全職工作,用彈性工時陪伴兒子,她堅持兒子從小的籃球賽事,無役不與,林書豪的背後,除了信仰,更巨大的力量其實來自他充滿正向力量的家。
-
2013-09 作者:林秋彣
曾經拿過國際圖畫書首獎的繪本作家劉宗慧,
為什麼仍覺得自己「不會畫」?
停筆14年後,再拿起畫筆,她想為孩子創造什麼神話?
-
2013-07 作者:蘇岱崙
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20人就有一名失智患者。失智症目前無藥可醫,早期用藥可以延緩失智惡化,家人支持更是關鍵。面對這個比癌症還難以預估病程的疾病,家庭該如何準備?
-
2013-03 作者:易筠
不同於大頭照、親子寫真集,濱田英明拍自己的孩子,常常只拍小小的身影,或是連表情都看不到的背影,出來的照片卻藏有讓人久久不忍移開目光、勾起童年回憶的魔力。
-
2012-03 作者:李翠卿
擁有高人氣的媽媽部落格作家汪培珽,她的故事,聽起來非常「勵志」。頂著國外企管碩士學位的金融圈粉領,甘心樂意成為一個全職媽媽。若干年後,搖身變為炙手可熱的親子講師、暢銷作家,名利雙收。
-
2008-05 作者:林貞岑
以色列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婚姻愈持久,男性愈長壽。近來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也顯示,處在不幸福婚姻中的人,健康狀況比離婚的人更糟。且隨著年齡增長,對婚姻滿意度愈低的人,個人自覺的健康狀況也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