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Shanni
經歷過兩段婚姻,日前歌手蔡琴在節目上聲淚俱下,說到「我的婚姻失敗了」。但或許,那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
-
2019-12
有時,當人脆弱無助時,旁人一兩句話都可能點燃鬥志,或是激怒黑暗的一面;也或許貴人相助與扶持,就讓你轉了彎,化解迎面而來的問題。
-
2019-11 作者:吳念真
青少年憂鬱與心理健康逐漸受到重視,當你的孩子或是親友陷入憂鬱困境,該如何面對?「願意接近就會有解決以及共存、共處的可能和方法。」知名導演吳念真在《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新書推薦序中寫道。以自身曾陷入憂鬱症的經歷,說出「理解」的重要:是為了...
-
2019-11 作者:國家電影中心
國家電影中心為使電影教育深入群眾,長期積極透過不同媒介推動電影教育。國家電影中心前身為國家電影資料館,自2014年轉型後,即被賦予電影教育的重任,多年來肩負重任,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台,提供橫向與縱向的溝通和對話。在今(2019)年推動轉型為行政法人,即...
-
2019-11 作者:游昊耘
甫獲2019台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蔡嘉茵,也是本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呼聲最高的入圍者。初演電影即完美詮釋棉花糖女孩的自卑內斂,蔡嘉茵將人生經驗化為演戲養分,歷經爸爸早逝、媽媽重病,早熟女孩也遇過各式「胖」歧視,真實人生,往往比電影更加寫實深刻。
-
2019-11 作者:白櫻
孩子和父母之間是各自獨立的,不聽話不等於不孝順,那只是自由選擇罷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導演李安曾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對他而言,「孝順」僅僅是一個過時的觀念。
-
2019-10 作者:賓靜蓀
台灣假訊息現象嚴重,很多父母卻以為假訊息跟自己孩子無關。從認知心理學看,現代小孩因為長時間上網,只接收破碎資訊,大腦會逐漸不思考⋯⋯對抗假訊息,是大人與孩子都刻不容緩的新學習。
-
2019-10 作者:賓靜蓀
兩個孩子從小學起,就在YouTube上活躍,定期自製影片上傳、旅遊時開直播⋯⋯媽媽官振萱樂見其成,還跟著一起學習。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過往給人外表帥氣、浪子感覺的藍正龍,自從當爸爸後,刻意減少工作量, 在家用純粹的童心與一雙兒女相處,參與姊弟倆的遊戲。
-
2019-10 作者:親子天下
-
2019-10 作者:文/邱紹雯
唱歌、創作、跳舞、主持、演舞台劇……蕭煌奇不斷達成「明眼人」也不見得能做到的成就,面對所有挑戰,總是用樂觀的態度正面對決。
-
2019-10 作者:陳盈螢
入選多倫多、釜山、東京國際影展,《陽光普照》也風光入圍金馬獎11項提名。金獎導演鍾孟宏在該片勾勒現代家庭的模樣:夫妻忙於家計、孩子在外補習、結交朋友,親子關係越趨疏離。當品學兼優的哥哥,遇上誤入歧途的弟弟,加上無能為力的父親,這個家庭又會呈現什麼面貌?...
-
2019-10 作者:王韻齡
今年最受曯目的國片《返校》,女主角王淨以不同作品先後入圍本屆金鐘、金馬獎,無疑是一顆最閃亮的新星。早熟且略帶憂鬱氣質,隱藏在陽光燦爛的笑容背後,21歲王淨經歷過父母離異、當小留學生、被同學孤立、看心理醫生種種多層次人生,或許正是她可以勝任這樣高難度角色...
-
2019-10 作者:黃聿清
黃聿清是教育部媒體素養推廣計畫的共同主持人,長期扮演協助中小學老師的角色,她觀察到,科技改變得太快,現場老師需要更多協助,才能提供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媒體教育。
-
2019-10 作者:楊孟軒
以網路劇《越界》走紅,范少勳今年更以電影《下半場》入圍金馬獎新演員,在現正播出的《通靈少女2》擔綱男主角。他開過Uber、當過精品保全,曾有穩定薪水與休假,但他從未放棄「第一個這麼深切想完成的事」。是誰讓曾經打架翹課、霸凌同學的問題學生,找到表演夢、拚...
-
2019-10 作者:環球影業
準備開始彈手指吧!一個陰森又古怪的家庭 【阿達一族】首部動畫即將登上大銀幕。 詭異無常,稀奇古怪的【阿達一族】讓你覺得你的家庭再正常不過了!
-
2019-09 作者:曾多聞
美國紀錄片導演、攝影家蘿倫·格林菲爾(Lauren Greenfield)用25年的職業生涯,拍攝有錢人窮極奢侈的生活,以及瘋狂追求財富的代價。2017年,她將之總結成攝影集,也拍攝剪接為紀錄片《浮華世代》(Generation Wealth),陸續在...
-
2019-09 作者:陳湘瑾
做媒體素養教育十年,世新大學廣電系老師黃聿清不斷自問,媒體素養教育的未來是什麼?當資訊科技的發展腳步加快,她在「看見家鄉」的計畫中找到她想要的答案。
-
2019-09 作者:劉同
年輕時沒什麼資本,哪有多少虧可吃?想要好就要全身心投入。
-
2019-09 作者:曾多聞
少年網紅的崛起,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當代兒少價值觀的縮影——據市場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調查,1/3的美國兒少希望成為網紅。少年網紅現象,給成人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