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歲末年終,各家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單與排行榜出爐,今年親子天下再度榮登博客來「親子教養」與「童書/青少年文學」出版社TOP1,並且許多作品入圍華人作家榜。
-
2019-11 作者:李佩璇、蘇岱崙
《蝴蝶朵朵》由已故作家幸佳慧創作,是台灣第一本以「熟人性侵」為題材的兒童繪本。創作之初,她就找勵馨基金會合作要結合宣導講師培訓,讓這個議題能深入台灣各角落。勵馨29日宣布募資超過444萬元超越原先目標,也規劃4大工作項目,延續幸佳慧遺願,喚起各界對「熟...
-
2019-11 作者:梁莉芳
由民間團體發起的「全台晨光時間網路問卷調查」發現,超過7成家長擔心晨光時間宗教化。身為家有小學生父母,梁莉芳認為,如果不能讓早晨留白,就該好好運用,與孩子討論多元文化的差異,回應他們日常生活的難題。
-
2019-10 作者:隋棠
由繪本作家幸佳慧抱病帶起的《蝴蝶朵朵》社會運動,防治熟人性侵,教導孩童認識身體自主權,喚起社會重視,就連藝人隋棠也加入種籽講師培訓行列。她實際走進學校擔任故事老師,聽著小男孩不敢告訴家人的秘密,原來,在看不見的角落有那麼多曾受傷害的「朵朵」們。
-
2019-08 作者:許家齊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以行動告訴各界,用繪本帶起孩子的思考是可行的。繪本可以不只是甜甜的、可愛的,也能夠帶給人思考與討論。幸佳慧因罹癌健康狀況不佳,今年8月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前頒發金鼎特別貢獻獎。但幸佳慧仍於10月16日在睡夢中病逝,享年46歲。
-
2019-07 作者:幸佳慧
身為教養者的我們,是不是也該跟這兩位值得尊敬的童書創作者學習,提早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讓他們知道我們人類犯下的錯誤,導致至今世界傑出領袖仍然拿不出有效方法善後收拾?同時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人類如今還持續犯了哪些類似的錯誤?核電廠的開發是不是也是?毫無節制的...
-
2018-09 作者:幸佳慧
儘管柯札克是個生於一百多年前的波蘭人,但任何關心兒童教養與權益的人都不能不認識他,因為他為期63年的生命歷程所迸發的光輝,直到21世紀的現在,仍耀眼得令我們仰望、驚嘆與深思。
-
2018-09 作者:李苑芳
生活在「國泰民安」的我們,時而透過媒體,看見無家可歸的「逃難者」拖著疲憊的軀體,四處尋求避難之所;在記者的報導下,他們成為一種現象、一種狀態,隨著畫面的切換,他們的臉龐也雖之遠去,因為,他們跟我們無關……。但真的無關嗎?
-
2018-09 作者:邢小萍
你有想過自己可以為世界上的難民做些什麼嗎?曾經有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寫信給敘利亞總統,請他停止內戰,停止衝突並保護兒童;那麼讀完《逃難者》的你,一定可以做更多的事!
-
2018-09 作者:宋怡慧
《逃難者》若帶給我們真正生命的震撼,期待我們把這份同理轉化成真心的援助,讓難民有尊嚴的生存下去。如果可以,把自己也視為他們的一份子,一起面對生存的問題,也不只是同情而已。
-
2018-09 作者:幸佳慧
《逃難者》是一本傑出的小說,更是一部極真實的歷史。當我到佛羅里達時,濃厚的古巴文化提醒我:這裡也是美國。當我到德州南方被墨西哥與南美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圍繞時,一樣被提醒:這裡也是美國。我在美國住過的波士頓、紐約、達拉斯、曼菲斯等地,城裡每個人的膚色跟口音...
-
2018-09 作者:褚士瑩
我們對待逃難者的方式,就是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是世界對待我們的方式。印度聖雄甘地說的這一句話:「成為你在世界上想要看到的改變。(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一直讓我謹記在心,不是因為我...
-
2018-09 作者:蔡淇華
在「沒人要幫我們」的日子來臨前,在風雲詭譎的國際局勢中,小國如臺灣真的要理解,兩大之間難為小,不可以抱著過度依賴一方的童騃心裡,因為當我們不夠強,我們只會被當成大國利益交換的籌碼......
-
2018-09 作者:張文銘
對於明天,你有多少期待?或許是對要上班、上課的哀怨,但對逃難者來說,每一天都是希望!臺中市光德國中教師張文銘分享,曾經把「難民」這個議題,拿來當作課程材料,學生的回應竟是...
-
2018-09 作者:賴樹盛
每一位難民(Refugee),並不僅是一份統計資料的數字,也不是戰地記者攝影鏡頭下的照片,而是和我們同樣有著需求及渴望的人(Human)。這些令人難過的「事實」,我們能夠如何讓台灣的孩子理解呢?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賴樹...
-
2018-06
親自陪著讀一本書?有很了不起嗎?有唷!由信賴的親人抱著、用肢體、聲調、表情等來邊講邊玩一本書,不但可以刺激小孩腦部的神經,增加更多的字彙認識,還能增加親子親近感。
-
2018-05 作者:程遠茜
吉雅.張(Gia Truong)曾為越戰後安置到美國的小小難民,她自發去上了專給難民的英語課,在剛抵美時,靠一句片語替全家得到果腹的食物。長大後她立志成為老師,深信教育可以改變弱勢處境。如今身為展望校群的執行長,她帶領團隊藉由創新的學習歷程表達思辯(P...
-
2017-04 作者:幸佳慧,李佳燕
認識兒童特質,莫將兒童特質當作需要矯正的壞表現,是大人需要學習與包容的功課。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理解與接納。有了這份理解與接納,孩子才有被愛的安全感,才有勉勵自己越來越好的正向動力。
-
2017-04 作者:林欣靜
當代童書界最高榮譽,也是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的全球第二大文學獎項--林格倫獎,今年由《當鴨子遇見死神》的作者--德國繪本作家沃夫.艾卜赫(Wolf Eribruch)贏得大獎。
-
2017-03 作者:幸佳慧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本書的創作者塞赫和馮提,以兒童容易理解的方式闡述《兒童權利公約》的精華要點,包括任何一個兒童出生後需要有國籍、家庭與身分的保障,並在飲食、醫療、教育、衛生等方面無匱乏、無歧視的環境中成長,得免於戰爭、肢體、恐嚇等迫害,同時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