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9 作者:曾多聞
如何教孩子不要說髒話,如何教他們關掉電視,如何教他們按時做功課?專家說,以上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並提供五個步驟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
2015-09 作者:陳念怡
「愛的管教」如何拿捏?最新研究顯示,相較於正面管教法,暫停隔離法(timeout)仍有助引發好行為,前提是要用對時機。
-
2015-08 作者:引用自《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洪仲清
過往的教養方式常是「嚴管勤教」,許多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優點,但大多不會開口鼓勵。臨床心理師洪仲清提醒父母開口鼓勵孩子,協助他們發展優點,「有些人,沒有父母的肯定,自己有再多優點,也覺得空虛。」
-
2014-11 作者:張瀞文
獎勵、懲罰天天在家中上演,我們試圖藉此加強、觸發孩子的好習慣;也希望減弱、打壓不好的行為,為何效果總是有限?三種懲罰方法,提供家長有效的管教方式。
-
2013-11 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 /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試試「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
-
2013-06 作者:張正傑
讓孩子學音樂培養多元才藝,許多父母經常會臭著臉緊盯著孩子去練習,這樣反而降低了孩子對音樂的熱忱,張正傑秉持著用「玩」的態度來和音樂相處,讓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才能能夠放肆地成長。
-
2013-06 作者:洪蘭
五月號的《親子天下》做了份網路問卷調查,發現台灣孩子最令父母抓狂的幾個項目。洪蘭老師認為,很有趣的是,這些項目幾乎都是父母本身種下的因……
-
2013-06 作者:李偉文
去年底寫的〈從慣寶寶到小皇帝〉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共鳴與迴響,當然,其中也一定包含了許多的誤解。我要求孩子一定得養成的紀律與常規,是指生活作息以及待人接物這類與人相處的品德方面;至於學習的內容與方式,是非常開放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
-
2013-06 作者:林韋萱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學者在去年底公布了一項研究,主題是「美國和中國父母的謊言大調查」。調查發現,不分美國、中國,幾乎全世界的父母都演過這齣:「你不走是不是?那我把你丟下來囉!我真的走囉……」
-
2012-09 作者:張黛眉(賽斯身心靈診所、天晴診所臨床心理師)
你的孩子是個「人來瘋」?還是遇到陌生人就「閉俗」的躲起來? 幫助孩子快樂交朋友,父母首要掌握孩子特質,才能對症下藥。
-
2012-09 作者:編輯部
當小孩生氣、哭泣、害怕時,大人是不是只有叫他們不可以生氣?孩子要能學會正確的說出他的感受,才有辦法調整及熟悉自己的情緒。
-
2012-09 作者:楊淑芬、詹純玲、黃柏嘉
不輪流、搶玩具、語言挑釁、打人……幼兒之間的遊戲衝突,父母抓對時機「出手」,才能讓孩子在衝突中有所學習。
-
2012-09 作者:陳珮雯
帶著愛的管教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之上。因為了解,才能同理,也才不會對孩子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進而可以採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法。
-
2012-03 作者:陳珮雯
孩子出生了!
面對一個新的生命,新手父母發現自己的生活再也與以往不同,
該如何養孩子、教孩子、愛孩子?
專家建議,先想想「我是什麼樣的父母?想教出什麼樣的小孩」,
讓育兒的壓力成為一場難忘的「愛的學習」。
-
2012-03 作者:陳珮雯
高壓力、高焦慮的時代,多數父母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並為無法勝任親職而深感自責與愧疚。其實,不完美的父母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只要符合以下原則,就是夠好的父母。
-
2012-01 作者:汪培珽
「你好愛孩子,但是,你會不會怕愛給得太多,可能寵壞了孩子?」許多父母都可能出現過這樣的疑惑,甚至從一開始就「控制自己愛孩子的劑量」,深怕寵壞了孩子。請一定要相信這件事:真正的愛,不會寵壞孩子。真正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好、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光彩。/本文摘自...
-
2010-09 作者:編輯部
家庭,是奠定孩子品格的基礎。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如何給孩子足夠的愛卻又不放縱,在愛的氛圍中立界限?如何教出有教養、品格好的下一代?
-
2009-06 作者:何琦瑜、李宜蓁
父母怕孩子生氣,老師怕父母嗆聲,媒體和網路把孩子養成需索無度、缺乏責任感的「被寵溺兒童症候群」……管教,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頭號焦慮。零體罰時代來臨,面對新環境、新挑戰,父母和教師如何排除種種阻礙,教養出好人格的下一代?
-
2009-06 作者:陳念怡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
-
2009-06 作者:陳念怡
愛的尺度如何拿捏?如何建立愛與管教兼具的家庭環境?「愛的管教」五大法則、為孩子立界限的兩大基石、「三階段」計畫,提供父母參考。